陰陽開合一太極 剛柔相濟練功夫
太極者,開合也,開合虛實,即為拳經。陰動則合,陽動則開,開合轉換,蓄變相生。太極拳法雖博大玄妙,但可言說,若遇有緣者言傳身教秘授機宜,有三五載即可小成。觀今太極江湖,口吐蓮花者比比皆是,隔空打物者亦有之,然具太極真功夫者鳳毛麟角也。
太極拳之開合,泛泛講是形容離心力與向心力的開與合,是由內動延伸及外的肢體表現形式,以腰脊為中心運動,左開則右合,右開則左合,循環往復連綿不斷。具體到每個點上來說,開合即是動作(虛實)、意識(陰陽)、呼吸三者相結合的綜合體,合為虛為吸,開為實為呼,每個動作都是在一開一合、一虛一實、一呼一吸中完成的。練習太極拳時的呼吸,是由意識主導下的呼吸,順應招式中的開呼合吸,呼吸的力度要比自然呼吸綿、長、細、勻,頻率稍慢。由於招法的需要,身體重心於虛實間不停的轉換,並同呼吸配合,才導致了太極拳久練不疲的精神狀態。心意一動,勁力則分發四肢,貫穿百骸,行於腠理,而后產生八種不同的勁力,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為開。雖然也有招式不是一開一合,而是兩臂同時螺旋(纏絲勁)打開,比如單鞭一式,但是因為有螺旋勁(纏絲勁)貫穿於始終,形成了兩膊相系的矛盾勁兒,所以在開中也寓有合的勁兒,這是比較明顯的大開大合。那麼內裡的小開小合,就不那麼直觀了,每一個招式的虛實轉換,都會有胯的開合,比如重心實的一側后胯開,前襠為合,身體的重量呈螺旋(纏絲勁)的方式傳導至腳下,虛腿的一側則反之,所以說一個重心的轉換就是一個開合,等等。合為靜為吸為蓄,返本還元復歸無極,神氣宜內斂合一,好似佛家禪修,空空洞洞如是,倘若稍有觸及,即動即開即呼,開以掤勁為主,隨曲就伸,圓轉靈活。動分、靜合的相互對立相互包容,即是相互矛盾相互辯証的虛與實,也是黑白兩色太極圖的立體展現。正如太極拳論所講,“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
太極功夫史稱一招制敵,然而當今賽場多展示的是摔、拿技巧,並非太極功夫,那麼一招制敵從何而來,我認為當從透骨勁而來。太極拳裡的透骨勁少有人提及,如果沾、粘、柔、化是太極拳輕武器的話,那麼透骨勁就如同太極拳裡的重武器,是致勝法寶。透骨勁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個透字,打出的勁力能夠穿透對方身體,造成擴散性的疼痛,從而形成有效打擊。透勁在打擊發放之前,必需先把自己身體鬆透、鬆徹底,柔柔軟軟如同肉骨分離,在發放抖勁中體現出弩箭一樣的透勁,這就是極柔軟才可極堅鋼的道理。平時練習透骨勁,要先從意識配合呼吸開始,遵從開呼合吸的根本要求,在意識的主導下,身體各關節逐節放鬆,鬆到全身上下都不能有一處僵點,倘若有僵硬之處,那就是阻礙勁力發放的結點,四肢有僵點出現,招法上就不能圓活順隨,即便是意識呼吸配合得當,勁力也很難發的出來發的通透,很難形成有效打擊。平時訓練要做到意遠勁長、集中專注、一發而透,發勁需要呼氣配合,呼氣時半吐半沉,一半氣下沉於小腹,一半氣經中丹田發放於打擊目標。意識下使自己招法形大於對方,有包裹籠罩之感,舉手投足間力道都要透過對方,比如打擊對方的前胸時,意識上打擊的力點是在其后背,視對方等同於影子一樣,氣勢上就如同蒼鷹捕鼠,但無論什麼位置什麼方向擊打,都要保持虛靈頂勁、立身中正的根本。散手搏擊時要想打出透骨勁的拳頭,除了平時嚴格要求、刻苦練功之外,還要遵從古訓的訣竅,“去時散手,著時成拳”。放鬆手臂像趕馬車的鞭子一樣甩出,等離目標寸許,驟然握緊拳頭擊出。臂膀鬆鬆軟軟甩出的慣性重量,與開呼意識的真氣導引,以及驟然握緊拳頭的驚炸堅鋼之力,三者相結合,打出的力量就形成了具有殺傷力的透骨勁。透骨勁是在鬆柔中瞬間聚合的爆發力,發勁速度遠快於靠蓄勁弩力出拳的速度,其特點就是輕靈圓活、堅鋼迅猛、有鑽勁。由此不難看出,隻有練出透骨勁,熟練掌握透骨勁的運用,才是太極拳推手與散手實戰的根本。
練習太極拳首要在明理,還要有明師。此外,悟性也很重要,假如練習太極拳三年還沒有質的改變,就應該深刻反省,找出自己停滯不前的原因加以完善,緣木求魚必將是水中月鏡中花。其實功夫和養生本就如同一對孿生兄弟,練了不出功夫的太極拳,隻能是個健身娛樂項目,比如編個口令、配個曲子那類,也就不要奢求太極養生的境界了。
(作者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國家一級評茶師 王九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