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辦賽:有面子,也要有裡子(體壇走筆)

彭訓文

2019年06月05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現在很多城市都喜歡舉辦一些體育賽事。比如,以馬拉鬆為代表的路跑正在中國走俏,據統計,超過85%的中國城市都舉辦過規模路跑賽事,去年中國各地舉辦的路跑賽事達到1581場,數量再創紀錄。

  城市喜歡辦賽,好不好?當然好,尤其是對一些希望借辦賽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宣傳城市特色的地方,辦賽不僅能給這些地方帶來住宿、餐飲等直接經濟效益,對其旅游、城市建設、全民健身等領域拉動作用也十分明顯。

  不過,辦賽對大家都不那麼輕鬆。比如,很多市民都不希望盲目鋪攤子辦賽,或者亂糟糟地把城市“開膛破肚”,賽事辦完后遺留下問題一大堆。所以,當一個地方要決定辦某項賽事時,需要思考這個賽事能為城市留下什麼,如何讓城市變得更精致,如何借辦賽推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提檔升級,以及如何讓市民文明素質得以有效提升等。

  從以往經驗看,以辦賽為契機推動城市發展是完全可能的。國內城市如青島因舉辦奧帆賽、南京因舉辦青奧會而變得更美、更加現代化﹔國外城市如首爾(原漢城)、悉尼等因舉辦奧運會而成為旅游勝地。這是因為賽事本身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催化劑”。若要承辦賽事,往往需要興建新的場館,賽場周邊乃至更大范圍內的環境往往需要改善提升,城市道路需要改造……這些都給了城市建設者統一規劃、創新作為、補齊短板的機會。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將城市的一切都推倒重來。哪些可以繼續利用?哪些可以改造后再利用的?哪些必須要興建同時能讓場館在賽后為廣大市民所用?這些都需要科學規劃、反復論証,考驗著設計者的智慧和能力。

  當然,除了這些硬環境改造外,如何將市民在賽事舉辦期間被激發起來的自豪感、高素質,在賽后也能成為一種文明習慣?如何讓街道路面一直保持干淨?如何讓乘車出行持續順暢?這些軟環境的保持,同樣是城市能否一直精致下去的重要標准。

  辦賽,讓城市有了面子,也希望辦賽能讓城市真正獲得“裡子”,真正得到辦賽留下的遺產。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