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國坐在棋盤前,是最驕傲的事(70年,共同走過·對話兩代體育人)

本報記者  鄭  軼

2019年07月12日04: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謝軍,1970年出生於北京,中國首位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4次加冕棋后頭銜,帶領中國女隊締造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四連冠”,3次榮膺年度“全國十佳運動員”稱號。現任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

  居文君,1991年出生於上海,2018年5月成為中國第六位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2018年11月在女子世錦賽成功衛冕棋后頭銜,隨后再奪快棋與超快棋世錦賽冠軍。

 

  在人們的印象中,國際象棋是一項小眾運動。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象從零起步,組建國家隊、“男幫女”、“四步走”(即先奪得女子個人冠軍,再拿到女子團體冠軍,第三步是奪得男子團體冠軍,最終奪得男子個人冠軍)戰略……多年勵精圖治,中國國象收獲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

  從謝軍首奪女子世界冠軍,到居文君達成“大滿貫”,一代代棋手見証著中國國象事業的崛起和飛躍。在這些棋手心中,代表中國坐在棋盤前是最驕傲的事情。無論逆境順境,下好每一步棋、為國爭光的榮耀感,始終激勵著中國國象人前行。

  成長之路

  【鏡頭:1991年,謝軍打破歐美棋手64年的壟斷,首奪女子世界冠軍。同一年,居文君出生】

  謝軍:第一次參加世界冠軍賽,我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棋手,對面的棋手看到中國人很驚訝。但我們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當時比賽是在菲律賓馬尼拉進行的,賽后我看到大家都很興奮,因為這是亞洲棋手對歐洲棋手的首次勝利。

  居文君:謝軍老師奪得女子世界冠軍后,帶動了整個項目在國內的發展。很多人從那時開始了解、接觸國際象棋。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我從小學開始學棋,一步步成長,直到成為職業棋手。

  【鏡頭:謝軍經歷過5次棋后之戰,居文君則罕見地在一年內打了兩次棋后之戰】

  謝軍:第一次世界冠軍賽我是挑戰者,第二次我是衛冕者。第三次我失利了,確實迷失了一段時間,后來卷土重來又變成挑戰者。第四次是最難的,最終我把丟掉的冠軍拿了回來。第五次趕上新賽制,我接受挑戰推倒重來。當時我已經30歲了,做棋手我會全力以赴,決不會辜負這個職業。

  居文君:2018年5月我去挑戰當時的世界冠軍譚中怡,每一盤棋都很艱難,比完賽如釋重負。僅隔半年,我又要參加淘汰賽性質的世錦賽,重新爭奪世界冠軍。世錦賽決賽對陣俄羅斯的拉戈諾,最后一盤我必須贏棋才能獲得一個加賽機會。我堅信自己可以,最終衛冕成功。

  全面開花

  【鏡頭:1983年,“四步走”戰略首次提出,在女子個人項目獲得突破后,女子團體、男子團體先后站上世界之巔】

  謝軍:1991年我拿了個人世界冠軍后,中國一批女棋手成長起來。1998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以下簡稱奧賽),我們以非常大的優勢奪冠,捅破了女子團體這層“窗戶紙”。2004年奧賽我已是半退役狀態,但隻要有機會為團隊服務,義不容辭。奧賽“四連冠”后,又隔了12年,這些年輕棋手重新奪回冠軍。這種士氣和信心,比金子還珍貴。

  居文君:2016年奧賽前封閉集訓,我跟小伙伴說,中國女隊創造過那麼多輝煌戰績,我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最后成功了大家都無比振奮。2018年奧賽收官戰,我那盤棋從早上10點下到傍晚,本來是和棋局面,生生被我“磨”贏了。賽后在場的很多人鼓掌,我才知道我們拿了冠軍。

  【鏡頭: 28年間,中國出了6位棋后,13次加冕女子世界冠軍頭銜】

  謝軍:我們真正開始參加國際比賽是1978年。40年間,從女子個人、女子團體到男子團體都拿到世界冠軍。現在中國女隊出去比賽,哪怕是年輕棋手,外國棋手都不敢輕視我們。

  居文君:中國出了很多優秀女棋手,已經處於世界最頂尖的水平,我們相信可以憑借自己的技術能力、團隊合作,保持在一流行列。

  集體榮譽

  【鏡頭:2018年奧賽,中國男隊和女隊雙雙奪冠】

  謝軍:比賽完很疲憊,但頒獎的時候看到國旗升起,眼睛會不自覺地濕潤。聽完國歌,擦擦眼淚又馬上會笑。我們就這樣見証了一個項目在競技領域的強大。

  居文君:2018年奧賽,我聽了兩遍國歌:一次是自己站在領獎台上,一次是男隊奪冠時,那種激動無法用語言形容。我們不是全場等級分最高的,但我們是發展最快的。

  【鏡頭:從被輕視到崛起,棋手每次走上賽場,心中銘記著“中國”】

  謝軍: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學棋,我們的各種賽事在國際上有了影響力,國象不“冷”了。國運興,棋運興,我們正以更開放、自信的態度,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國象故事。

  居文君:中國的國象聯賽,我從第一屆起就參加,如今越來越多外援希望加盟進來。作為棋手,不管個人賽還是團體賽,我們都有一種集體榮譽感,希望自己能給這項事業貢獻力量,讓更多人學習國象、喜歡國象。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2日 15 版)

 

(責編:岳弘彬、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