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乒乓 一路輝煌(70年,共同走過·對話兩代體育人)

本報記者  孫龍飛

2019年10月11日05: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徐寅生,1938年6月出生於上海。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屆世乒賽男團冠軍成員,第二十八屆世乒賽男雙冠軍。曾任中國乒協主席和國際乒聯主席,是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

  馬龍,1988年10月出生於遼寧鞍山。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男團冠軍成員,2016年裡約奧運會男單冠軍。實現2015年、2017年、2019年世乒賽男單三連冠。

 

  核心閱讀

  乒乓球選手容國團為新中國體育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幾十年來,中國乒乓球隊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頑強拼搏,扛起時代責任毫不鬆懈,在國際賽場爭金奪銀,為祖國贏得無數榮譽。

  

  1959年,容國團在多特蒙德世乒賽男單決賽中勝出,為新中國體育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振奮人心。幾十年來,中國乒乓球隊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在國際賽場取得赫赫戰績,為祖國爭得無數榮譽。乒乓球成為當之無愧的“國球”。

  一代又一代國乒人砥礪前行,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見証了國乒從篳路藍縷到輝煌鼎盛的徐寅生,不論是在賽場上與日本隊選手“十二大板”的經典之戰,還是掌舵國際乒聯時推動乒乓球運動發展,都令人印象深刻﹔現役國乒主力馬龍,用穩定的實力和歷史性的成績,展現了這支隊伍的勃勃生機。

  發展壯大

  記者:兩位是國乒在不同發展時期的見証者和參與者,在國乒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有什麼感悟?

  徐寅生:中國乒乓球能夠較快地攀登世界高峰,得益於較早地加入了國際體育組織。1953年我們加入國際乒聯,獲得了參加世乒賽的機會,讓我們看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以王傳耀、姜永寧、孫梅英等為代表的第一代國手征戰賽場留下的寶貴經驗,為后來國乒取得好成績奠定了基礎。

  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賽男單決賽,容國團擊敗匈牙利隊選手西多奪冠,為新中國體育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整個體育界乃至全中國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的勝利打開了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通向世界冠軍的大門,也為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運動員樹立了榜樣、提振了信心。

  在兩年后的北京世乒賽,我們蟬聯了男單冠軍,邱鐘惠首奪女單冠軍,男團也首次奪冠。團體賽的勝利,反映了我們的整體實力,也表明我們已經步入世界強隊的行列。

  馬龍:國乒過往取得了輝煌戰績,我也渴望能在這份成績單裡寫下自己的名字。2015年,我在蘇州第一次拿到世乒賽男單冠軍,這個突破給我帶來很大的信心。今年布達佩斯世乒賽,我獲得男單三連冠,此前隻有庄則棟前輩實現了這項成就。這一場比賽我不光代表自己,更是代表球隊,代表中國。

  歷史總會有人去創造,但這並非易事。今年世乒賽前,因為傷病我有較長一段時間沒有打比賽,但是我並沒有放棄。日復一日的恢復性訓練和針對傷病做出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了能在比賽中檢驗自己、獲得勝利。能在國際賽場上升國旗,唱國歌,不管多少次,每一次我覺得非常驕傲。

  成就經典

  記者:兩位都在賽場留下了不少經典比賽,最讓自己難忘的是哪場?

  徐寅生:1961年北京世乒賽,我們在男團決賽中和此前獲得了五連冠的日本隊爭冠軍,我作為主力隊員出陣。在中國隊大比分1︰2落后時,我跟日本隊的星野展彌打到決勝局,我20︰18領先,到了關鍵時刻,我想到老將們傳授的經驗,為了防止對方搏殺,我就主動搶攻在前,迫使星野展彌退后放高球防守。

  我沒有急於求成把對方扣死,而是穩扎穩打,一板、兩板打到第十二大板。那個時候有現場電視轉播,觀眾和播音員開始也沒有覺得會有多回合的較量,直到中間大家才開始計數,五板、六板……直到第十二板星野展彌回球出界,我拿下了這關鍵的一分,把大比分追成2︰2平,扭轉了局勢,全場掌聲雷動。

  馬龍:經歷了這麼多的比賽,至今依然覺得2016年裡約奧運會男單第四輪和韓國隊選手鄭榮植的那場球,最讓我刻骨銘心。當時想到了這場比賽可能會不好打(賽前有媒體報道,鄭榮植研究馬龍的比賽錄像整整一個月),但沒想到會在場上出現這麼艱難的局面。

  前兩局結束我以0︰2落后時,我整個人都蒙了,衣服被汗水濕透。劉國梁指導拉著我去換了身衣服,然后對我說:“從這個入口再進去以后,你就當從零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轉折。平靜之后我輕裝上陣,連追4局把比賽拿下了。

  乒乓球是兩個人斗智斗勇的過程,不可能用一套完整的技術打贏所有人。對手是活的,比賽也是活的,要根據比賽不停變化。

  勃勃生機

  記者:國乒多年以來一直能保持這樣成績的原因是什麼,有著怎樣的優秀傳統?

  徐寅生:國乒取得的成績不是哪幾個人的功勞,而是與黨和國家的關心以及全國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1961年北京世乒賽是新中國第一次舉辦世界大賽,國家體委從各地選調運動員,組成“國乒108將”齊聚北京進行集訓。賽前得知日本隊發明了秘密武器——弧圈型上旋球,不少老將挺身而出,自學弧圈球當陪練,幫助主力隊員進行適應性訓練。他們是無名英雄。

  我們感到身上的擔子很重,但一想到祖國和人民的信任與期待,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充滿干勁。在祖國榮譽面前,每一位國乒人都拋下私心雜念,心甘情願為集體貢獻全部力量。一支隊伍的強大,沒有集體主義精神是不行的。

  馬龍:“人生能有幾回搏”,容國團前輩的這句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乒人,還有“走下領獎台,一切從零開始”等,這些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並傳承下去。在這個優秀的隊伍裡,在這種競爭氛圍濃厚的環境下,大家你追我趕,隊友和教練都會推著你向前,思想上和身體上都容不得半點鬆懈。

  國乒是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作為一支冠軍隊伍,受到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關注,也給我們帶來了相應的責任和壓力。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個乒乓球運動員,還代表著祖國的榮譽,既要在比賽中爭金奪銀,也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各個方面都力爭做到最好。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1日 12 版)

 

(責編:馬昌、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