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員匯聚的軍運村,到觀眾雲集的比賽場館,本屆軍運會洋溢著十足的荊風楚韻。
10月20日下午,在軍運村長江非遺文化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朱波現場制作蛋殼彩繪,短短數分鐘,一幅蘭花圖“躍然殼上”,引來一片驚嘆。“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之美。”朱波說。
軍運村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喬霽介紹,該文化館內薈萃了長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28個非遺項目,包含國家級項目16個、省級項目7個、市級項目5個,展示作品共400余件,如漢繡、廣州玉雕、江西貢硯、武漢剪紙等,同時還邀請了20余位非遺傳承人現場獻技,與觀眾互動,展示繡、畫、刻、雕等非遺產品的制作技藝。
喬霽介紹說,軍運村還會在賽事期間組織9場綜藝晚會,聯合湖北省京劇院、武漢雜技團等多家演藝單位為國際友人奉上系列文化盛宴。
粉牆黛瓦、彩繪門楣、石鼓雕窗,軍運村處處體現傳統民居元素,景觀設計上將鳳舞九天、高山流水、楚辭風騷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盡顯荊楚特色。
在軍運會主媒體中心,荊楚建筑風格更濃。承建單位中建八局的項目經理王顯博介紹,該大樓鏤空造型的外立面裝飾設計靈感來自荊楚傳統民居的木雕窗花,大廳內牆面上兩橫兩豎紋樣則變化自楚文化紋飾,同時茶歇區盛放點心的刷漆食盒也是楚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漢口文體中心B區一樓大廳裡,24幅漢繡作品吸引了不少觀賽群眾。《長空雄鷹》《賽場旋風》《楚天蛟龍》……一幅幅漢繡作品中,軍運會上的比賽項目和黃鶴樓、東湖磨山、湖北省博物館等武漢的標志性建筑元素巧妙結合。“這不僅僅是軍人的比賽,更是一場世界性的文化交流盛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傳承人黃春萍說,這是11名繡娘花了兩年時間繡制,捐贈給軍運會組委會的。
在武漢美術館,武漢軍運會全國美術作品展301幅作品,大多數將荊楚文化與體育和軍人元素相結合,讓參觀者欣賞了一場“書畫裡的軍運會”。
從場館裝飾到景觀設計,從住宿飲食到文化展覽,連賽會官方制服都洋溢著濃濃的荊楚風格:無論是工作人員的“江潮藍”制服,還是技術官員的“磚玉紅”制服,將2000多年前代表著荊楚文化的織繡紋樣“田獵紋”和“國韻迷彩紋”結合,彰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魅力。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1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