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綜合

中國排球的低收入迷局怎麼破?

王小娟
2019年11月21日08:33 | 來源:大河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排球的低收入迷局怎麼破?

本版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當下,2019-2020中國女排超級聯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14支隊伍都在為完成自己的賽季目標而努力,朱婷、張常寧、袁心玥、丁霞、龔翔宇等中國女排的明星球員身披各自隊伍的戰袍輾轉國內各賽場。據悉,朱婷所在的天津隊,其主場980元的季票早已銷售一空,單場票也翻了幾倍,現在算得上是一票難求。不過,在這熱熱鬧鬧的背后,有一個現象卻不容忽視,國內排球運動的市場活躍度較低,運動員的待遇較低,自身發展前景不明朗,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大部分排球運動員收入較低

一般情況下,排球運動員的收入主要由基礎工資、地方補助、國家津貼、獎金、贊助商獎金這五個部分組成。正常來說,一名運動員還在試用期時,是沒有工資的,不過有一些隊伍會根據自身的收支情況發放一定數額的訓練補助,如果是“窮隊”,這部分費用也沒有。通過試用期成為一名正式隊員后,在如今的國內隊伍中,會拿到1500至6000元不等的工資,這個數額需要根據個人的實力和運動員所處地區的不同決定。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女排運動員的基礎工資在3000元左右。

這裡面也有特例,比如大家熟知的朱婷。有媒體報道,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結束之后,土耳其瓦基弗銀行給朱婷開出135萬歐元的年薪,再加上朱婷一年參加各種商業活動所帶來的收入,朱婷的年收入大約可在2000萬元左右。當然,朱婷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大部分球員都隻能拿到數千元的工資,在本賽季的14支女排隊伍中,天津隊的待遇應該是比較好的。據天津媒體透露,今年聯賽,每個人的月收入大概都會超1萬元,這個價碼在當下的中國排球界已是豪華級別了。一些資金狀況欠佳的球隊隊員每個月的薪水約在四五千元,如果沒有贊助商,會更低,月入2000元左右都屬正常。

頭頂著光環的女排尚且如此,男排運動員的日子更加清苦。以河南男排為例,這支曾經是聯賽亞軍的球隊已連續數年都沒有找到贊助,隊伍的訓練費遲遲不發,隊員和教練隻能靠著微薄的工資過日子。

找贊助非常難

今年年初的時候,足球運動員武磊為了技術上的升級,將薪水降了一半,也就是百萬歐元,去了西班牙,當時就有不少網友感嘆“武磊真不容易,拿那麼少的薪水”。其實,體育迷都知道,足球運動員的薪水是很高的,兩年前,國內運動員收入排行前15位的都已在千萬以上。包括籃球,大家都熟知的易建聯,他的薪水也是目前現役籃球運動員中最高的1500萬。早在2017年的時候,足球運動員鄭智的年薪就達到了將近2000萬,但依然排在3000萬的林丹和2200萬的孫楊之后。

運動員的收入到底都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調查中了解到,運動員的基本工資按照國家干部標准,其他的要參照運動員等級、比賽成績以及運動年限來定。但對於足球、籃球這樣的熱門運動及孫楊、林丹、朱婷等一些國際知名巨星來說,他們身后都有實力強大的俱樂部來支撐。所以,運動員的收入天差地別很正常。“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詞,市場規律,誰也沒辦法。”在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排球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人士感嘆道。

本賽季的聯賽,有朱婷的場次爆滿,沒朱婷的場次冷清,甚至一些球隊連贊助都找不來。“我們跑了大概有十幾家企業,酒企、地產企業、制造業、食品企業、制藥企業等等,跑了一大圈,幾乎沒人願意贊助。大家一聽是排球,都很委婉地拒絕了……”聯賽開賽前,記者和中西部某省的排球隊工作人員聊起這個話題,對方深感無奈。

即使是有贊助的球隊,也未必就能拿到真金白銀,拖欠訓練費,甚至干脆就不給,在國內的排球隊裡也已司空見慣。“我們每次開會都問隊員要成績,可是贏了球我們能給隊員什麼呢?一個月2000多塊錢的工資,一身傷病,未來的保障也沒有定數,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可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的。”國內一個球隊的教練員告訴記者。

就怕形成惡性循環

這就是中國排球運動的現實,基礎力量薄弱,關注度不夠,市場不活躍,贊助找不來,球員的待遇自然得不到提升。“上世紀80年代,我們打聯賽的時候,全國光男排就有甲乙丙丁四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20多支隊伍,那真叫盛況!現在呢,你去翻一下秩序冊就知道了,男隊女隊加一起28支,這就是后備力量薄弱的后果。”曾經叱咤排壇、已隱身幕后的一位男排教練告訴記者。

今年26歲的小娜(化名)是本賽季女排聯賽的一名球員,她原本想去國外打球掙幾年錢,最終還是因為放不下球隊,留了下來。“我的年齡慢慢大了,總要為以后想一想。”小娜對記者說,未來的出路大概也就幾條,要麼留在隊裡成為教練,要麼去讀大學,要麼憑自己的努力轉到其他企事業單位,“能留隊的人畢竟太少,我家的經濟條件不好,總想著可以為家裡解決一些困難,這麼多年打排球也沒能掙住錢,我就想著去國外試一試,先攢點錢。”於是,近些年,一些技術水平稍微高一些的運動員都會選擇“跳槽”,首選是國外的球隊,當然可以轉會到廣東恆大、天津、北京這些“富足”球隊也不錯。留不住高水平運動員,成為成績平平的球隊的頑疾。“就怕形成惡性循環,球隊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肯定留不住人,大量苗子外流,后備力量差,這項運動就會逐漸萎縮。”這名教練說。

振興排球不能隻喊口號

近期,國家體育總局“振興三大球”的策略正式出台,事實上,這個詞在近些年已經被多次提起。就每項運動來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足球和籃球市場化程度高,隊員待遇好,但成績不如意﹔排球尤其是女排已經成為了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卻遭遇著收入低、基礎弱、發展前景不明朗的尷尬。同為三大球,卻是完全不同的待遇,正如前面那位教練所說,就怕形成惡性循環。要想從根本上杜絕這個現象,還需要高層主管部門的真正重視,增加排球運動的關注度。“如果高層主管部門可以一紙明令要求各省市必須要有自己的排球隊伍,那麼這項運動的春天就不遠了。”這位教練員說。

不過,這紙“明令”何時出爐,是否能夠出爐,一切都尚未可知。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排球”這個大IP到底該如何推廣,排球人不妨借鑒國乒隊。乒乓球也曾一度遇冷,不過在歷代乒乓球人的堅守下,現在已經處於“三次創業”的關鍵時期,乒協主席劉國梁積極奔走於全球各地推廣乒乓球,通過造星、打造球員個性、增加互動話題等各種時尚接地氣的方式,使乒乓球運動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

國內的排球推廣或許也可以嘗試一下這些新思路,在當下這個互聯網時代,學會增加自我流量,學會打造自我的標簽,學會增加自己的粉絲量,有了這些,嗅覺靈敏的贊助商就會聞風而至。如果僅靠那點微薄的工資,努力付出和回報長期不對等,在一定程度上必定會打擊運動員的積極性。如今,中國的女排在高速發展,實力在世界領域中也是當之無愧的高手,在未來,希望這種現象能有所改變,運動員們能夠得到更多的物質獎勵,從而激發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編:歐興榮、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