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冰雪

為一屆賽會留一首歌——專訪十四冬會歌《冰雪之約》創作者烏蘭托嘎

2019年11月25日08:33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為一屆賽會留一首歌——專訪十四冬會歌《冰雪之約》創作者烏蘭托嘎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春燕

  “我們來了來了,相約在銀色世界﹔我們來了來了,相逢在遼闊雪原……”這是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會歌《冰雪之約》中,最朗朗上口的部分,隻要聽過幾遍,就會不由自主地在心底哼唱起來。

  《冰雪之約》的創作者、作曲家烏蘭托嘎說,這正是他希望達到的效果,“如果在十四冬后,能留下一首老百姓喜歡的歌,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安慰,也將是最大的收獲。”

  數易其稿,向世界發出冰雪之約

  聽烏蘭托嘎講述這首歌的創作過程,既簡單又復雜。

  簡單的時候,他這樣描述創作的心路歷程:“我熱愛冰雪,欣賞冰雪。呼倫貝爾漫天大雪的美,冰雪覆蓋這片大地時的美,大雪融化時的美,跟純粹的草原的美是不同的。我欣賞冰雪運動,欣賞體育健兒,他們在運動中的動感、青春、激情、活力,都帶給我極大的鼓舞。我在創作中把這種心情、這種精神盡量表現出來,這首歌就這麼創作完成了。”

  但真實的創作過程卻又是艱辛的。三易歌名,數易其稿,前后歷時七八個月,才最終呈現大家聽到的歌曲。

  “這首歌最初叫《光榮夢想》,因為這場冰雪盛會將是很多運動員們實現光榮夢想的機會。后來改為《我們來了》,因為全國的冰雪運動員來到美麗的內蒙古,來這裡拼搏。”烏蘭托嘎說。

  最終的歌名《冰雪之約》來自蒙古族作詞家那順的倡議。烏蘭托嘎透露,因為這首歌要翻譯成蒙古語版,負責翻譯工作的那順認為,將“我們來了”直譯為蒙古語太平淡了,他建議意譯為“冰雪之約”,所以漢語版的歌名也順勢改為《冰雪之約》。

  “捧起潔白的哈達,我們來了﹔踏上天驕的故鄉,我們來了……”歌詞帶有濃郁的蒙古族風格,曲調旋律卻是西洋大小調的風格。對此,烏蘭托嘎解釋說:“我想寫一首並不是純粹草原風格的歌曲,因為這是向全國發出的邀請、向世界發出的邀請。”

  “詞和曲都經過很多次的修改,記得修改到第七版還是第八版的時候,經過討論又干脆否定重寫,在反復斟酌、修改的過程中,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見,最后敲定這首歌。”烏蘭托嘎說。

  小小插曲,與冰雪運動緣淺情深

  盡管為冰雪運動創作了一首歌曲,但烏蘭托嘎本人卻並非個中好手。

  “說實話,我年輕時很少參與冰雪運動,我最喜歡的運動是下圍棋,現在通過走路鍛煉身體,再激烈一些的運動我就頂多是觀眾了。”烏蘭托嘎笑著說。

  從小在呼倫貝爾生活,烏蘭托嘎的很多同學和朋友都很喜愛滑冰,但他跟這項運動沒有緣分,卻是年輕時的一個“小插曲”導致的。

  “有一次我去一個燈光冰場,等我換上冰刀上了冰,燈突然滅了,我在場地中間,爬也不是,站也不是,稀裡糊涂地回到場邊,鞋也找不著了,狼狽極了。這以后,我對滑冰就有點懼怕。再加上我那些喜歡打冰球的發小們時常受傷,我因為要演奏各種樂器,害怕手指受傷,就更加遠離這些運動了。”烏蘭托嘎有些遺憾地回憶著往事。

  盡管是冰雪運動的門外漢,但烏蘭托嘎對冰雪運動卻不陌生。他小時候愛玩雪爬犁,身邊的很多伙伴都是冰球、速滑健將,他會去看他們的比賽,小伙伴們也會帶著獎牌、出國參賽的照片與他分享。

  “盡管我不會,但我能感受到冰雪運動的激情和魅力所在。那麼冷的天,他們卻冒著汗,玩得很開心,我很羨慕冰雪運動健將,他們矯健的身體、健康的狀態、陽光化的東西給我很多鼓舞。”烏蘭托嘎說。

  我的快樂,是我的音樂能夠表達你的情感

  作為一名蒙古族音樂家,烏蘭托嘎創作的歌曲中,草原歌曲尤為膾炙人口,其作曲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呼倫貝爾大草原》《天邊》等曲目廣為流傳。為冰雪運動作曲,對61歲的烏蘭托嘎來說還是第一次。

  “冰上運動讓我想到一種滑行、滑翔的狀態,歌曲用圓舞曲的形式,有一種流動的感覺。這首歌歡快、流暢,一直在旋轉中,體現出青春活力。”烏蘭托嘎說到興起,不由得哼唱起來。

  盡管曲風不是草原風格,但烏蘭托嘎認為《冰雪之約》與草原風格的歌曲有很多相通之處,“大氣、遼闊、舒展、抒情、一氣呵成,這些是一樣的,這也是我一貫的創作手法。”烏蘭托嘎說。

  烏蘭托嘎本人對《冰雪之約》是否滿意呢?面對這個問題,烏蘭托嘎的答案需要留給時間去檢驗。

  “如果老百姓聽了我的歌曲感到滿意,那我就滿意﹔如果他們喜歡哼唱我的歌曲,就証明他們喜歡聽,那我就滿意。如果誰也不唱,誰也不聽,誰也沒覺得好,那我就不滿意。”

  “如果我的音樂能表達你的情感,就是我的快樂。不管是歌手還是普通人,他要獻一首(我創作的)歌,那他獻的不是我的歌,是獻上他的情感。我可以沒聽到他演唱,但他的這一行為,就是對我最好的祝福,也是我最大的快樂。”烏蘭托嘎說。

(責編:胡雪蓉、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