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進短道速滑人才培養

七台河 冰上之花在這裡綻放

本報記者  郝迎燦

2020年03月02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張杰、楊揚、王濛、范可新……這些世界冠軍來自同一個地方: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一茬又一茬基層體育人在這裡白手起家,接續奮斗,為中國短道速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好苗子。如今,七台河市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改善硬件設施、舉辦群眾性冰雪活動等,讓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再上新台階。

  

  七台河,黑龍江省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邊陲城市。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這裡走出了10名短道速滑世界冠軍。如今,七台河通過“體教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舉辦高水平賽事以賽促訓、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等方式,正在催開更多的“冰上之花”。

  艱苦創業

  打造世界冠軍“搖籃”

  提起七台河的冰上運動,不得不提孟慶余。1968年,他帶著一雙冰鞋從哈爾濱來到七台河,成為一名煤礦工人。4年后,在合江地區舉辦的冰上運動會上,熱愛滑冰的孟慶余代表七台河參賽,一舉奪得1500米、3000米和5000米3項冠軍。此后,孟慶余調入市體委,當起了教練。

  “那時候條件極其艱苦,大家全靠著那股兒肯吃苦、不怕難的勁頭支撐。”七台河市體育局局長陳岩說,“為了澆冰場,孟慶余自制了一個大鐵桶放到爬犁上當澆冰機。半夜兩點起床,零下30多攝氏度的天氣,他拉著爬犁走,渾身上下都凍透了。”

  縱使天寒地凍,一年也隻有兩個多月的冰期,隊伍的訓練成績提升緩慢。在市裡支持下,孟慶余帶著隊員去哈爾濱借滑冰館訓練。“因為經費緊張,30多個人隻能擠在一間16平方米的棚戶房裡,經常要到半夜才能進場訓練,因為場館要優先滿足一線專業隊的訓練需求,我們隻能等別人休息的時候上冰。”孟慶余的弟子、曾任七台河市少兒短道速滑業余體校教練的張長紅說。

  在1986年舉行的全國第一屆少兒速度滑冰錦標賽上,來自七台河的15歲選手張杰奪得女子組500米、1000米等5項冠軍,16歲的許成錄獲得男子組1500米冠軍,還有10多個孩子進入前六名。1991年,張杰在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的短道速滑項目中斬獲金牌,成為從七台河走出的第一位世界冠軍。此后,七台河又相繼向國家培養和輸送了楊揚、王濛、范可新等9位世界冠軍。

  從孟慶余開始,一茬又一茬教練接續奮斗,七台河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2006年孟慶余因交通事故殉職,他為七台河短道速滑人才培養做出的貢獻永遠為人銘記。

  “七台河培養了我們,我們也要為七台河做貢獻。”2014年,張杰與丈夫董延海從海外回到家鄉。經過選苗、籌備,2014年10月,有26名隊員的特奧速滑隊成立,張杰不拿工資,擔任隊伍的公益教練。“我不僅要當教練,還要給孩子們當媽媽。”張杰說,“小隊員從冰上爬著前行開始,慢慢過渡到攙著扶著滑行,最后終於能在冰上飛馳。”2017年,在世界冬季特奧會上,從這裡走出的3名小運動員收獲了4金2銀的好成績。

  體教結合

  破解人才選拔難題

  在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上,從七台河走出的運動員王濛奪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冠軍,成為中國短道速滑歷史上第一個“三冠王”。可就在那時,七台河的冰上運動人才選拔卻陷入了困境。

  “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再傾向於讓孩子學滑冰,這其中有對運動安全的擔憂,但更重要的是出路的問題,孩子如果拿不到冠軍,以后生活怎麼辦?”七台河市少兒短道速滑業余體校副校長趙小兵說,“2013年,全校業余訓練班有3名教練,卻隻有18名學生。”

  據趙小兵介紹,運動員選材一般都在七八歲,“15歲左右會有一次分流,如果不能進入省隊或國家隊,大部分人都得選擇退役,而同齡孩子這時已經快初中畢業了。這些運動員回到校園也很難融入,最后很可能造成競技項目不出成績,也沒有養活自己的一技之長的窘境。”

  為破解這一難題,2014年,七台河開始建立短道速滑特色學校,將短道速滑基礎人才的培養放在小學,變“體教分家”為“體教結合”。把后備人才培養的根扎在校園裡,堅持“抓訓練與抓學習、抓品德並重,培養優秀體育后備人才與培養社會有用人才並重”的原則,促進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保証后備人才培養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具體實施方式上,七台河採取了“三集中”和走訓的方式。目前七台河共創建特色校7所,在市第十五小學特色校對在訓隊員實行集中學習、集中訓練和集中生活﹔其他學校則根據校情採取走訓模式,以業余訓練為主。實行統一訓練計劃、統一訓練內容、統一免費上冰、統一免費接送、統一免費發放訓練裝備和補貼的扶持辦法,形成了“特色校、業余訓練班—重點班—省體校、省體隊—國家隊”的選材輸送模式。

  “以前教練上門拜訪,家長都不買賬,現在變成家長主動送孩子來訓練。”七台河市少兒短道速滑業余體校重點班教練張利增說,目前七台河在訓學員數量已經超過400人。

  賽事引領

  筑牢冰上運動根基

  2013年,隨著體育中心的建成投用,七台河有了自己的室內冰場。室內冰場建成后,七台河又投入1500余萬元資金用於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的設備和設施建設,先后購置了電子計時計分系統、冰場防護墊、澆冰車等競賽器材和場地設施,使體育中心不僅具備承接短道速滑等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還具備了冰上訓練、陸地訓練和體能訓練一體化的條件。

  隨著硬件提升,七台河相繼承辦了全國短道速滑聯賽暨國家隊選拔賽、2019—2020年度中國杯短道速滑精英聯賽二站、三站比賽等一系列國家和省級短道比賽。在“家門口”就能觀賽、參賽,不僅給小運動員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台,也營造了濃厚的冰上運動氛圍。據統計,市體校舉辦的“未來之星”短道速滑系列挑戰賽,累計參賽小運動員達1200余人次。

  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雄厚的群眾基礎。近年來七台河積極開展“賞冰樂雪”大眾系列賽事活動,舉辦了首屆冬季戶外萬人徒步大會、全國青少年體育冬令營七台河站暨七台河市短道速滑冬令營活動、七台河中俄冰雪體育文化交流等賽事活動50多次,累計吸引了12萬名健身愛好者參加。

  陳岩說:“我們連續23年舉辦全市中小學生速滑賽,累計參賽隊伍1200余支,參賽人數達1.5萬余人次。通過賽事,涌現出范可新、李紅爽等一批優秀短道速滑后備人才。下一步七台河將實施冰雪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雙星閃耀十項工程’,推動七台河冰雪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再上新台階,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助力。”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2日 15 版)

(責編:郝帥、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