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青少年體育

“高參小”系列報道之深度訪談

體育普惠教育 春風化雨潤物有聲

張健
2020年03月26日09:42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北京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項目(簡稱高參小)自2014年開始,動用了21個高校,11個社會力量機構,共開設600多門課程,10000名師資參與到166所小學體育美育項目中,受益學生超過40萬。現在長達6年的“高參小”項目即將結束,針對“高參小”項目,尤其是體育板塊近6年的工作如何評價?北京市教委“高參小”辦公室主任甘北林接受了專訪。

全員運動會上,全校學生快樂地進行劈叉接龍比賽。

小目標達成

記者(以下簡稱記):甘書記,作為“高參小”的負責人,您如何評價“高參小”這近6年的工作?

甘北林(以下簡稱甘):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背景。9年前,中央音樂學院有個新音樂課程體系的國家級課題,在一所打工子弟學校試點。由音樂學院教授帶幾個學生進行實驗教學,經過3年時間,該校學生音樂素質大幅提高,一個班全班學生四聲部合唱的水平之高讓專家們非常驚訝。時任北京市委常委的苟仲文書記看后提出,總結這種引進社會優質資源進小學的模式,在更多的學校推廣這種引進高校及社會力量機構參與小學體育美育教育,以此作為改變基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一個實驗。

苟仲文書記對參與此項目的高校校長書記們說,這個項目沒有硬性的考核指標,衡量項目成功與否的標准,就看六年項目結束時,你們扶植的小學是否成為老百姓滿意的學校,特別是你們大學的老師是否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這些學校去上學!“高參小”的改革目標是努力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展﹔並改變輕視體育藝術學科的觀念和做法。所以當初參與“高參小”項目的小學,挑選的都是一般水平的學校,甚至是屬於“薄弱校”。但現在大家看到其中好像有的小學已經進入“優質資源學校”行列,多數學校都已經成為周邊老百姓滿意的學校了。當然其中有后來全市實行教育資源體制改革,一些學校並入到各種聯盟、集團、優質資源帶等等,當然也有就是因為“高參小”項目的注入,小學辦學水平和品質提高后成為老百姓歡迎的學校。

總之經過5年多的項目實施,社會反響非常好,參與的學校師生包括家長的反響也是很好,甚至其它學校紛紛提出要參與這個項目。我們在“高參小”項目開展僅一年后就做過四萬名家長的問卷調查,超過90%的家長對項目表示滿意。應該說我們提升學校品質的“小目標”是達成了。

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下喜歡上足球。

多措施保障

記:“高參小”項目參與的高校以及社會力量機構和小學都不少,項目期又長達6年。咱們用怎樣的機制保証我們的目標不會在基層實施中不會走偏,“經不會被念歪”?

甘:“高參小”目標主要是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那麼在實施這個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提出的基本原則就是強調“全員普及教育”,全面進課堂推行普惠制的課堂教學,讓“高參小”項目惠及學校裡的每一個孩子。而不是搞“精英教育”,不能隻去抓少數特長生的社團和校隊。我們建立起專家監督機制,組織了六十位專家督導組,分別到各個項目小學去聽課,而且是不提前打招呼的 “推門聽課”,課后由專家進行點評和指導,並把聽課表格交到市高參小辦公室。后來我們又向所有資源單位提出,都要設立自己的教學督導組,進行自我督導。通過這些措施保障項目宗旨的貫徹落實,幾年實施下來效果很好。

“推門聽課”進行督導的甘北林主任(左三)。

記:項目在學校遇到最大的問題或阻力是什麼?

甘:是急功近利對“政績”的追求。特別是“高參小”項目剛走進學校時,很多校長的期望值都是趕緊把學生社團建起來並到市區參賽,要求拿到更好的成績和名次,對如何做好體育藝術課程教學倒不怎麼關心。所以我們從2014年項目開始實施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不會組織全市性的高參小比賽和展演。

校園體育的結構其實就應當是一個金字塔形狀,塔基是體育課,所有的學生都要參與,屬於普惠性質﹔塔的中層是學校的課外活動,讓所有學生們依據不同的興趣愛好選擇參於,仍然屬於普惠性質﹔金字塔的頂端是由各種有特長有天賦的學生組成的社團,為全體學生做示范引領,也能為學校爭榮譽創品牌,這才是個科學合理完善有效的結構。而我們“高參小”項目最主要的任務是打好課程基礎,是讓每個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當然在打好全員培養的基礎上能出好成績出好苗子,也是高參小項目的五大任務之一,但這不能成為主要任務。

“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絕不能“揠苗助長”。所以我們在專家督導時,特別強調隻看自然班的體育課程,不看社團展示,以保証“高參小”項目全員普及教育的導向。

健身性、協作性、趣味性,這樣的體育項目孩子們怎會不喜歡?

星火可燎原

記:“高參小”是個接地氣的好項目,那麼我們怎樣讓項目能成為真正在學校落地扎根的改革項目?

甘:從“高參小”項目一開始,我們就提出了“輸血,造血和獻血”的概念。項目剛開始都主要依靠資源單位的“輸血”功能,但要求項目設計和發展過程必須以“造血”為目標,否則六年項目結束后(相當於“拔管子”),小學的體育藝術教學有可能會回歸“零點”!

項目實施前三年都基本屬於“磨合期”,高校和社會機構帶來“高大上”的優質專業教育資源,但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兒童心理學和小學的教學教法。三年后我們就開始強調“造血”功能,並提出了項目重心轉移的4個關鍵詞:“教學、教研、教材、教師”。“教學”是要求一如既往地強調全員普及的課堂教學﹔“教研”是要求資源單位必須加強與小學一線教師的教研合作,課前共同備課加上課后總結研討,定期交流提高﹔“教材”是在教研實踐的基礎上編輯成教材,當然出教材是很復雜和艱難的,但至少要編出科學完善的教案,為今后繼續整理編輯成教材打基礎,當然6年要實現“教材”這個目標絕非易事﹔“教師”指的是要通過合作培訓指導提升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這是最高目標,隻有小學師資水平提升了,小學的體育教育就一定可持續發展。

現在將近6年了,相當一批“高參小”小學已經在初步實現了“造血”功能,能夠總結固化高參小項目經驗模式,在項目結束后能留下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財富。甚至有一些小學已經開始實現“獻血”的目標,拿探索成功的方法經驗和模式、派本校的教師到其它學校甚至外地的學校去推廣實踐。

首體院副院長謝軍國際特級大師在給孩子們上國際象棋課。

記:“高參小”項目即將結束,有什麼辦法能使這麼好的模式延續下去?

甘:目前我們正在著手第三方項目評價和部署項目工作總結任務。由北京市政府出資統籌為期六年的重大基礎教育改革項目試點,既然証明其改革理念是科學的、多元化發展模式是成功的、教學經驗也是值得推廣的,但不一定只是照原樣繼續復制,應當更多元化復制和更多渠道推廣。特別是如何動員更多的資源單位參與基礎教育改革,如何讓更多的中小學(特別是社會資源稀缺的邊遠地區學校) 參與到這種與全社會的教育協同機制建設中來,同時還要考慮如何能使 “高參小”項目成果在原項目學校繼續發揮作用。目前這些都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和論証。

“高參小”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和今后始終需要解決的都是思想認識問題,主要是對教育方針的理解和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及辦學宗旨的認識。那些貫徹教育方針堅決徹底的學校,“高參小”項目對他們就會“如虎添翼”﹔對有些以升學和考試為主要目標的學校領導來說,“高參小”項目就是個“雞肋”。其實“高參小”改革並不是對教育教學有什麼創新,它只是堅持和完善了基礎教育本身應當的宗旨和模式,亮點是在體育和藝術教育方面植入了一些更科學更專業的教學理念、思路和教法。“高參小”項目改革效果好不好,還取決於資源單位與小學各方面的磨合程度。總之,“高參小”項目在北京166所小學已經基本試驗成功,這對北京其它學校,甚至對全國的基礎教育改革都是一個很好的示范,近期國家教育部已經發文要求全國高校都應當積極處於和支持基礎教育改革。

(責編:楊磊、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