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

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副部長王艷霞:“水立方”變身“冰立方”背后的故事

2020年04月19日22:45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姬燁 汪涌)盡管全球疫情形勢嚴峻,東京奧運會確認延期,但是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的腳步並未因此而停滯。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裡,建設者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正按部就班地復工復產,為冬奧會“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全力以赴。

應新華社記者邀請,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副部長王艷霞撰文介紹了這座雙奧場館從提出“水冰轉換”想法到研發落地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以下是全文:

北京冬奧會設有7個大項、15個分項,這些項目設置是在申辦階段就已經確定的內容,而每個體育項目使用哪個競賽場館在申辦報告中也做了明確說明。2008年奧運會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場館遺產,本著“體育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思路,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制定場館計劃時盡最大可能考慮了這些場館遺產的再次使用。

根據申辦報告,國家游泳中心將用於冰壺比賽,國家體育館和五棵鬆體育中心將用於冰球比賽,首都體育館將用於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賽等。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體育場館的更新改造也提上了日程。“水立方”在經歷了2008年的輝煌之后,迎來了新的使命和任務,需要變身“冰立方”。

在以往的冬奧會比賽中,按照世界冰壺聯合會的要求,冰壺場館場地結構的常規做法是澆筑混凝土地板,上面鋪設冰面,以保証場地的穩定性和冰面品質。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豐厚的場館遺產中,水立方以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合理的功能分區、靚麗的外觀以及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深受國內外體育愛好者和全國人民的喜愛。

出於對場館的愛護,也是考慮到冬奧會后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水立方的管理者們提出了“水冰轉換”的想法,通過建設可移動、可轉換場地結構,把游泳池改建為冰壺比賽賽道,實現水上項目、冰上項目賽事兩種功能並存和自由轉換的目標。這是一個大膽、創新的想法,而這一想法的實施需要得到世界冰壺聯合會的同意和支持,最終可否用於北京冬奧會,世界冰壺聯合會是評判者。

為了把水立方改造為冰立方,達到冬奧會冰壺比賽要求,水立方組建了高水平科研團隊,在場地溫濕度環境、照明、能源綜合利用、自然聲清晰度以及游泳池和冰面轉換五個領域進行了科學研究。

2017年初,科研團隊在水立方進行了冰壺場地轉換結構測試和冰面測試。在水立方游泳池內,使用不同支撐體系、支撐面板,形成5種轉換方案,取得了有價值的數據,世界冰壺聯合會官員和制冰專家參加測試。

2017年3月世界冰壺聯合會主席致函北京冬奧組委,表示仍傾向於選擇在游泳池澆筑混凝土做法,但是願意考慮北京提出的建議,並進一步提出了在奧運會競賽條件下進行全冰面結構測試的要求,具體包括所有賽道均鋪設好並保持1個月,每天3場比賽等。

2019年11月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水立方啟動制冰工作,世界壺聯制冰專家全程參與制冰過程。12月3-8日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如期舉辦,這是“水立方”迎來的首場冰壺賽事,看似普通的賽事,實際上承擔著重要的測試任務。北京冬奧組委領導高度重視,親臨現場檢查工作進展。

這是世界上首次在冬奧會場館進行的游泳池-冰面可轉換結構的測試﹔在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冰上項目場館中,水立方第一個完成奧運級別賽道鋪設並舉辦正式比賽﹔北京廣播電視台冬奧紀實頻道對比賽進行了5G+8K轉播測試,這些記錄無疑會被歷史銘記並為水立方增添新的光彩。

參加冰面結構測試的專家和工作人員,參加比賽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現場觀眾對場館環境和冰面給予高度評價。很多運動員表示,雖然在支撐結構之上的冰面上滑行,但完全感覺不出來這是一塊可移動冰壺場地。世界壺聯制冰專家表示:“這是奧運會級別的賽道,支撐冰面的可轉換結構‘很精准’,第一次使用就非常完美。”現場觀眾驚喜地發現座席區域溫度適宜,絲毫感覺不到寒意。

我們期待著“水立方”的華麗轉身,期待著“冰立方”的完美呈現。

(責編:楊喬棟、楊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