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得用巧勁兒(健身新視野)

——聚焦疫情防控期間群眾健身(下)

本報記者 竇瀚洋 劉新吾 申智林 史 哲

2020年05月08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運動健身,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怎麼練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持之以恆、堅持鍛煉的“韌勁兒”,還得有股合理規劃、科學鍛煉的“巧勁兒”。激活身體要循序漸進,選擇項目要因人而異,熱身放鬆要按部就班。既有“韌勁兒”又有“巧勁兒”,運動健身的步伐才會越來越有勁兒。

   

  “兩個月練出馬甲線!”“恢復夜跑,先來個5公裡。”最近,在朋友圈晒健身計劃和健身目標的人越來越多,頗有“雲端運動會,線上大比拼”的氣勢。疫情防控期間,許多人重拾擱置了許久的健身計劃,規劃著自己要如何運動。

  健身,練哪項運動好?怎麼練才有效果?健身除了需要持之以恆的“韌勁兒”,還需要有股“巧勁兒”——客觀認識自己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合理規劃,科學鍛煉。

  循序漸進,激活身體有講究

  鍛煉身體是好事,但並非“多多益善”。鍛煉了兩個多月,袁萌頗有心得:“蠻練可不行,得循序漸進才好。”

  袁萌是“90后”,在浙江杭州做程序員,平時工作忙,很少鍛煉。居家辦公這段時間,眼看著體重一天天增長,他有些著急,想來想去決定健身。“自己年輕、身體底子好,每天多練練效果更好”,抱著這樣的想法,袁萌上來就給自己定了一個60天瘦20斤的目標。

  健身的目的是強健體魄,如果急功近利則可能會適得其反。袁萌說:“剛開始鍛煉的時候,我就吃了不少虧。”由於平常疏於鍛煉,一些基本動作,做起來都很費勁。平板支撐隻能堅持30秒,仰臥起坐一分鐘最多做10個,“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見效?”袁萌心裡急了,他強迫自己每天要達到一定的運動時間。沒想到,一次運動太過劇烈,將大腿韌帶拉傷了,運動計劃不得不暫停。

  “看來運動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是得循序漸進。”袁萌說。傷勢恢復后,他請教了朋友中的健身達人,制定了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分3個階段,每期1個月,運動內容與強度會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等體能提升后再逐漸加量。現在,運動成了袁萌每天的“必修課”,而這門課還是場“持久戰”,科學規劃才能在收獲好身材的同時收獲健康。

  如今,不少健身場所陸續開放,人們有了更多便利。袁萌說,這時候切勿“報復性”健身。身體機能恢復需要一個過程,許久不運動體能會下降,居家健身也難免會有鍛煉不到位的地方。因此,不貿然進行高強度的鍛煉,要循序漸進,慢慢“喚醒”身體。

  因人而異,選擇項目有門道

  運動類APP、健身直播、雲課程在線指導、體育明星健身小視頻、健身類指導節目……疫情防控期間,健身的線上指導形式多種多樣。“種類這麼多,到底選哪個好?”這讓打算健身的時新犯了難。

  在北京工作的時新今年春節沒回家,她打算通過運動把這段時間充實起來。“剛開始,我跟著體育明星的健身小視頻練,動作熟悉了之后,覺得不‘解渴’,就多嘗試了幾種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她發現健身直播側重分享心得,運動類APP是做計劃的好幫手,“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在線指導的健身課程,教練能監督自己,還能隨時糾正動作。”

  人們的身體狀態各有不同,選擇哪種健身項目要因人而異。重慶大渡口躍進村街道的劉金惠今年70歲了,堅持鍛煉已有30多年,她的觀點是,運動健身,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劉金惠年輕的時候看別人跑步就跟著跑,“當時體重比較大,跑起來很辛苦,鍛煉效果並不好。”一次機緣巧合下,她接觸到了太極拳,看著大家練得精神抖擻,便也學了起來。“練的時候身心放鬆,練完之后渾身舒暢!”從此,劉金惠愛上了太極拳,有機會就去求教名師,同時研讀相關書籍,探索適合自己的動作,反復揣摩每一套拳的拳理、規格標准和韻律節奏。時間久了,她慢慢練出了“門道”,從“門外漢”變成了專業人士,如今已是一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平常,劉金惠每天上午都要到躍進村街道健身點,指導大家練習太極拳,有時分享些新的太極拳套路,有時會分享自己的健身心得。疫情防控期間居家鍛煉,劉金惠每天上午10點准時開練。劉金惠享受著健身帶來的健康與快樂,還將科學健身的理念傳播給更多人,“有時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拳法,還會幫剛開始鍛煉的朋友開個人科學運動處方。”

  按部就班,熱身放鬆有學問

  “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后一定要充分放鬆。”湖南師范大學濱江附屬學校的體育老師李姣叮囑學生。確實,在人們日常運動中,熱身和放鬆非常容易被忽視。比如看見球場上隊友已經上場,“算了,不熱身了”,直接往上沖﹔運動結束時覺得“好累”,坐下之后就懶得再站起來,“放鬆運動不做了”。殊不知,這兩個環節看似不起眼,卻是防止運動損傷和提升運動效果的重要環節。

  4月15日,李姣正在准備新學期的第一堂線下體育課。“線下教學能帶著學生一起練。線上教學,學生居家鍛煉,一看熱身動作這麼簡單,怕是有人會偷懶。”考慮到學生在家鍛煉可能會有懈怠、鍛煉不到位的情況,前段時間李姣錄制了一段室內健身操視頻,3節內容7組動作,開頭3組動作都是熱身動作。

  “熱身是一門學問,要遵循由慢到快、由淺入深、由弱到強的規律。”李姣說,一開始可以做些簡單的拉伸動作,並且讓幅度逐步增大,讓肌肉和韌帶做好運動的准備,然后進行跑跳動作,使心肺等器官適應運動的節奏。“劇烈的運動前,比如打羽毛球或籃球,至少要熱身到身體發熱、微微有出汗的感覺。”

  “進行任何一項運動,最好先掌握一些熱身和放鬆的方法。”李姣在大學期間學習體育專業,畢業后又一直從事體育教育,通過多年實踐,她認為,如果這兩部分做得好,健身效果通常都不會差。李姣特別注重鍛煉的科學性,疫情防控期間居家鍛煉,她帶著侄女一起鍛煉,“無論是跳繩還是做操,最后的放鬆環節絕對不會少。”兩人比著做,看誰做得好,讓簡單的鍛煉動作練得更有趣,還緩解了肌肉疲勞。

  為引導群眾積極科學健身,國家體育總局今年1月30日下發《關於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通知》。線上運動會、趣味親子賽等一系列競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賽事走進人們的生活,各類居家科學健身小視頻成了大家的“體育老師”。當體育活動在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常態的一部分,讓堅持鍛煉的“韌勁兒”、善於鍛煉的“巧勁兒”,兩股勁兒合二為一,運動健身的步伐才會越來越有勁兒。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8日 14 版)

(責編:郝帥、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