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

攀登,為了山與心的召喚

——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六十周年之際

薛原
2020年05月25日08:42 |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小字號

在貢布老先生的回憶中,確認登頂珠峰那一刻的感受是:“天快要亮了,走著走著,發現再走都是往下走了。”就像人們耳熟能詳的那句名言,“因為山在那裡。”看似平淡的一句話,蘊含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極限登攀。

那是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時二十分左右。中國登山隊隊員王福洲、貢布、屈銀華登上珠穆朗瑪峰,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地球之巔。

時光已過去了整整六十年。

亙古矗立的珠峰,見証著一代代中國登山隊員的攀登。

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登頂珠峰,隊員潘多成為第一位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這一次,中國登山隊還完成了珠峰高程測量,標定了“8848”這個無數人熟知的數字。

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成功登頂,奧運聖火輝映著五星紅旗,在地球之巔躍動。

如今,中國登山人已經登過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登過了世界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遍覽絕頂,豪氣干雲。無高不可攀是這支隊伍最驕傲的勛章,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尊重,也沉澱在攀登的每一步裡。

回首攀登的每一步,都是由集體書寫。

回到60年前的首次登頂——就在登頂前幾個小時,在海拔8700米左右,面對兀立於前的“第二台階”,劉連滿主動蹲下當“人梯”,讓三名隊友踩著自己的肩膀打下鋼錐、攀上天險。他卻累得無法再挪動半步,隻能停下沖頂的腳步。昏昏沉沉之際,劉連滿用鉛筆在日記本上寫了一封簡短的訣別信:“富洲同志,這次我沒完成黨和祖國交給我的任務,任務由你們三人去完成了。我看氧氣瓶裡還有一些氧氣,留給你們回來時用吧,也許對你們下山時有些幫助。你們的戰友 劉連滿”

當登頂返回的三個漢子看到劉連滿奇跡般向他們招手時,在頂峰都不曾落淚的他們,抱頭痛哭。劉連滿在生死極限中留下的氧氣,也為他們順利返回注入了寶貴的動力。

如果再將時間向前推兩個多月,人們看到的,是一支集結在珠峰腳下,由214人組成、平均年齡24歲的中國登山隊。正是所有人的同心協力,打破了“不可能從北坡登頂”的斷言,最終托舉起登頂那一刻的榮耀。

《人民日報》2008年5月9日第9版,《聖火映紅珠峰祥雲》

回首攀登的每一步,都烙印著接續奮斗的信念。

1975年再度登頂時,登山隊員利用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在“第二台階”最難攀登的岩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屬梯。到2008年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已有約1300名國內外登山者通過這座梯子成功登頂,他們將梯子稱為“中國梯”。

2008年,“第二台階”處換上了一架新的“中國梯”。從劉連滿到前后兩代“中國梯”,講述著中國登山隊艱辛質朴、甘為人梯的故事。“中國梯”激勵著人們向攀登中的一切“不可能”發起挑戰。超越極限的同時,也在超越自我。

六十年來,一代代中國登山人奮斗犧牲,一次次與頂峰對話,淬煉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中國登山精神。由此溯源,在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奔流的精神長河中,閃耀著無數這樣攻堅克難,闖關沖頂的時刻,匯聚成全民族生生不息的財富。珠穆朗瑪巍巍無言,也在其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六十年來,一代代中國登山人身影在變,不變的是那面飄揚在地球之巔的五星紅旗,為這支隊伍凝聚起最深沉的力量。當下,2020珠峰測量登山隊正展開又一次沖頂。日新月異的時代,帶來更多新技術應用,將更為精准地測定珠峰海拔。而從時光深處生長出的那份信念,歷久彌新,標注著矗立在中國登山人心中的精神豐碑。

這是山的召喚,更是心的召喚。

2019年,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哨聲體育工作室和人民網人民體育聯合推出“70年,共同走過·對話兩代體育人”欄目,貢布和羅申講述中國登山人的故事。(點圖或掃碼閱讀)

(責編:張帆、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