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扇窗,讓更多人愛上運動

——探析體育直播(上)

本報記者 孫龍飛 鄭 軼 李 碩

2020年06月15日05: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者的話

  最近什麼火?當數直播。體育行業也趕上了這個“風口”,直播辦賽、直播帶貨、直播健身、直播培訓……運動員、健身愛好者、企業齊上陣,體育與互聯網產生了強勁的“化學反應”。

  體育直播吹來哪些新風?給體育產業帶來哪些變化?且聽來自一線的聲音。

  

  站在位於自家客廳裡的“直播間”,26歲的成都姑娘聶雨紅熟練地示范著健身動作。在線上運動平台Keep上,她的身份是知名健身達人“安安小雨_”。

  40分鐘的課程、20分鐘的答疑,在線1000多人跟著聶雨紅的直播運動起來。Keep平台上還可以搜到她錄播的12個課程,其中“瘦腿提臀訓練”這一課程有超過80萬人練過。“剛開始健身的人需要同伴激勵,而直播可以帶來實時的陪伴感。”聶雨紅表示。

  體育與互聯網產生的“化學反應”,通過直播這一平台,讓人們聯結起來。從奧運冠軍到健身達人,都能在直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舞台。

  健身達人帶動居家鍛煉

  最初,聶雨紅為了減肥開始健身。從跟著健身視頻練到在健身房裡請私人教練,再到考取相關資格証書,成為一名健身課程設計師,她在鍛煉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健身風格。

  在聶雨紅看來,相對於模板化的健身教程,帶有個人特色的健身內容更對用戶胃口。“我是從普通健身愛好者走過來的,了解大眾需要什麼。”聶雨紅設計過一個課程,特點就是燃脂效果好。她還嘗試創新,在訓練中引入鱷魚爬、猩猩跳等動作,希望能給健身增添趣味。“課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優化,努力提升用戶體驗”。

  如今,民間健身達人遍布各類視頻平台,如果個人特點不夠突出,很容易淹沒在直播的大潮中。在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秘書長何文義看來,體育主播要想吸引用戶長期關注,除了具備專業技能,還要善於挖掘自身的獨到之處。聶雨紅也在思考自己的“人設”:“我想打造一點反差感,比如瘦小的女生也能做拍手俯臥撐這種硬核動作。”當健身從愛好變成工作,聶雨紅希望能往更專業的方向走。

  而一些記錄普通人運動生活的直播則相對“放飛”,在家跑半程馬拉鬆、家庭版舞龍舞獅……輕鬆有趣的健身視頻,潛移默化中將全民健身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這些原生態的內容展現了日常的體育生活,顯現出體育對人的價值。”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說。

  體育明星帶火運動項目

  以往,運動員與大眾的聯系,多是通過線下活動。而今,依托於社交平台和視頻網站的直播,體育明星出現在大眾視野的頻率高了,雙方的距離也拉近了。

  被稱為“夢之隊”的中國跳水隊全程直播冠軍達標賽,在檢驗隊員訓練成果的同時,也成為大型“圈粉”現場。某短視頻社交平台上,“最美水花的誕生”“跳水冠軍賽的正確打開方式”等話題的視頻播放量累計超過8000萬次。舉重隊、羽毛球隊、柔道隊等國家隊也把隊內測試賽“搬”到線上,領隊、教練客串記者採訪參賽選手,老隊員則充當解說嘉賓,把以往充滿神秘感的封閉集訓變成了線上體育迷的“狂歡”。

  通過直播,體育明星也發揮了在社會生活中的引領作用。“宅家”期間,體操奧運冠軍楊威、跳水奧運冠軍林躍等一批運動員跨界開啟線上體育課,傳授健身方法。轉型做自媒體的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還將自己“微健身”拍成系列。王雪莉認為,從體育明星到“直播網紅”,運動員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而對小眾項目、非奧項目而言,線上直播則是擴大影響的一把新鑰匙。象棋大師陳棟和趙瑋在直播圈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借助疫情期間推出的一系列網絡棋賽,在線上平台不斷刷新人氣值。象棋直播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棋手的認知,還精准捕捉到青少年群體,為象棋的推廣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當前最為火爆的直播帶貨,更吸引不少體育明星涌入。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慶表示,直播帶貨中既有體育用品,也有體育服務、賽事,利用體育明星強大的號召力、獨有的專業范兒,將直播中“人”的作用放大。

  體育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當受眾的注意力轉移到移動互聯網,直播引起的“眼球效應”也在體育圈發酵。“直播為很多人接觸體育、愛上體育打開了一扇窗。”張慶認為,直播的興起對整個體育產業起到催化作用。

  體育企業和從業者“嗅”到了機遇,迅速將陣地從線下轉到線上。不少健身房開始發展個性化、定制化的線上增值服務,借助直播做口碑營銷。據某招聘平台數據,一些大型體育培訓機構開始增設“短視頻策劃”“視頻編輯”等相關崗位,培養自己的明星教練,發力線上業務。而此前深耕線上的棋類項目,直播培訓、直播講棋幾乎成為常態。

  線上直播如火如荼,如何佔領受眾的碎片化時間,形成可持續的用戶黏性,很大程度考驗體育主播的內容生產和個人能力。王雪莉表示:“與其他行業不同,體育領域對專業性、功能性要求更高,成熟的體育主播既要具備精細化的專業素質,也要懂得如何在直播場景下與用戶進行互動。”

  打破了時空界限,體育直播的輻射范圍比線下更廣,成為推廣體育文化、營造社會體育氛圍新的抓手。前段時間,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開展的“滑向2022線上接力賽”,吸引超過千萬人次通過網絡參與。天津、遼寧、陝西等地的體育局官員變身“網紅”,利用直播推介冰雪項目或產品。國家隊運動員與愛好者在線比拼體能,發揮了接地氣、聚人氣的正向效應。

  “直播作為體育供給側激發的創新形式,給大眾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增強了人們對體育的興趣。從這一點來說,直播對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都有貢獻。”張慶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5日 15 版)

(責編:牛鏞、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