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護健身器材 需要多方協力(健身新視野)

——聚焦社區體育設施維護(上)

本報記者 李 碩 孫龍飛

2020年07月23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健身去哪兒?自然是距離越近、越方便越好,於是社區、公園成了多數人的選擇。為滿足居民鍛煉身體的需求,社區、公園大多設立了專門的健身區域和健身設施。但有些地方設施有了,管理卻沒跟上。一部分體育器材出現老化、破損,不僅無法滿足群眾健身需求,反而成了安全隱患。如何維護好、管理好、利用好社區體育設施成為當務之急。

  加大投入,解決經費不足困難

  國務院2003年頒布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2009年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和國家體育總局2017年印發的《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辦法》等都對相關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但在落實過程中,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目前多數社區的室外健身器材由體育部門提供,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器材接收方要負責對轄區內的器材進行日常管理。”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公共服務處處長趙愛國介紹,“在交接時,體育主管部門會依法與器材接收方和器材供應商簽訂三方協議,明確器材產權、管理維護要求等事項。處於保修期內的器材因其自身質量問題而損壞的,由供應商免費維修或更換﹔超出保修期的器材由供應商負責維修,維修產生的費用問題要通過三方協議明確。”

  在一些地方,作為器材接收方的街道和社區囿於經費、人員等問題,無法對健身器材進行精心維護,有的甚至將室內健身器材束之高閣。在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陳元欣看來,投入跟不上,是導致社區體育設施的維護和服務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理順經費使用流程,採用專款專用的方式,成為不少社區維護體育設施的經驗。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體育發展中心副主任馬曉波介紹說,針對部分經濟薄弱社區體育設施損壞不能及時維修的情況,該區採用“區級財政補助、屬地主體責任、第三方巡檢”的工作機制,加強體育設施的日常管護。同時,建立體育設施管理維護績效評審機制,對維護管理工作績效突出的單位給予獎勵。

  廣泛動員,引入更多志願服務

  發揮好社區體育設施的作用,關系到整個社區體育活動能否有效開展。群眾健身不僅需要種類多樣、安全方便的設施器材,更需要將這些器材利用好的管理者和服務者。

  吉林省長春市體育局搭建了“智慧體育”大數據平台,將社區全民健身設施管理的職責交給社會體育管理員和指導員。“憑借終端設備,全市450個社區體育管理員可以隨時掌握所在社區情況。”吉林省長春市體育局二級巡視員李志堅說。通過網格化管理,長春市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被納入當地體育部門的統一管理體系中。通過“智慧體育”這個紐帶,社會體育指導員與廣大居民相連,具體指導群眾健身。社區的健身組織、體育俱樂部、體育興趣小組、體育晨晚練點的建設得以有序開展,社區體育設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也得到了精心的維護。

  未來,長春市體育局還會將“智慧體育”與市民運動服務公眾號“奧運動”對接,打造全市全民健身智能平台。“目前,我們正在開發平台的體質監測功能。以后居民隻要上傳健身數據,就可以獲取體質監測報告和健身指導處方,健身器材和智能平台將充分發揮作用。”李志堅說。

  “很多社區裡的運動愛好者已經自發行動起來,承擔了對乒乓球台、門球場等設施的日常清潔和維護,社區完全可以將相關健身設施的維護委托給他們。”陳元欣表示。

  加強指導,吸引社會力量參與

  為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一些有條件的社區規劃了室內健身中心,配置了體育設施。這對場館內功能區的布局,器材的選擇、使用和維護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建議,社區可以挖掘有余力的體育專業人才參與,如退休體育教師、退役專業運動員等,緩解社區體育指導員不足的問題。此外,還可以積極聯系體育院校,將社區體育指導需求與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及實習訓練等結合起來,助力社區體育指導實現定期化與專業化。

  社區提供場地,企業負責運營,上海市體育局、民政局探索出將專業化運動健康服務引入社區的新模式。2016年年底至今,已經在7個區13個街道開設了20家社區老年人運動健康促進中心——樂活空間,利用白天的空閑時段,以較低的價格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服務。

  群眾健身需求不斷升級,人們也在呼喚更好的服務。社區體育設施的維護,引入社會力量是趨勢。趙愛國表示,要為這些企業提供政策保障,明確企業的責任,保護企業的權益,才能實現雙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3日 19 版)

(責編:楊磊、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