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體育消費熱起來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0年08月12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全民健身日當天,上海近千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向居民開放。圖為徐匯區田林體育俱樂部室內籃球場內市民正在打球。
  (人民視覺)

  8月8日在北京首鋼極限公園,市民免費體驗首個專屬於滑板愛好者的體育嘉年華。
  (人民視覺)

  8月8日是全國第12個全民健身日,日前,首屆北京體育消費節正式啟動。依托北京豐富的體育資源及互聯網平台資源與系統集成優勢,設置了“線上買”“線上訂”“線上賽”三大服務板塊,通過打折消費、免費體驗、線上比賽、直播帶貨等方式,聯動線上、線下豐富多樣的體育消費活動,充分滿足消費者健身運動需求。為助力體育消費市場復蘇,各地也在創新模式,縱深探索“健身+體育消費”的新方式。

  

  點燃健身運動熱潮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正值周末,在北京,許多市民已通過京東App的線上入口免費預定了8月8日當天的健身場館運動體驗。

  板面翻轉、身體輕盈跳躍……在北京首鋼園,原本將於9月初正式開業的首鋼極限公園為配合北京體育消費節活動首次向公眾開放,邀請專業教練提供公開課教學,也吸引了不少“滑板少年”前來切磋技巧。

  對於大眾運動項目,市民可提前就近預約涵蓋籃球、足球、游泳、乒乓球等在內的幾大場館類型,於8月8日前往體驗,共有418家體育健身場館參與本次體育消費活動。

  在昌平區立水橋一家乒乓球俱樂部裡,唐文旸正與14歲的女兒揮汗對戰,他在一周前就預約好了8月8日的下午場次,准備同孩子痛快地打場球,這也是疫情以來他與女兒第一次回到久違的乒乓球館。“我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鍛煉,疫情期間胖了好幾斤。如今運動場館逐漸恢復開放,我們得趕快‘動起來’,好身體是學習和工作最重要的本錢。”唐文旸興致勃勃地說。

  為吸引更多體育愛好者重新回到健身場所,助力全民健身發展,“政府購服務,群眾享實惠”的模式正在全國更多地區火熱開展。

  湖南長沙,26個游泳場館與64個培訓點今夏免費開放,這份暑期清涼福利得到了學生與家長追捧﹔浙江杭州,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進一步推進,每月免費開放時間持續增加﹔重慶,奧體中心游泳館在全民健身日期間推出了免費國民體質監測服務,為市民提供健康建議……放眼神州大地,強健體魄、培養持之以恆的健身習慣,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選擇。

  助推體育產品消費

  7月28日,四川省印發《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打造體育產業核心增長極、建設三大運動產業帶、推動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等方面提出31條意見,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廣東,體育活動規模由往年大規模群眾聚集性活動向小規模、分散型、個性化轉變,以“灣區運動匯”為代表的線上線下系列活動,利用互聯技術,匯集在線健身、線上培訓等新業務,涵蓋跑步、瑜伽、攀岩、騎行、電子競技等多項運動,不斷激發出體育市場活力與產業消費潛力。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以全民健身日為契機,依托民眾逐步復蘇的運動熱情,各地在不斷探索新形式,拉動體育消費發展。

  “領取全民健身日的體育消費券之后,我下單了一雙很早之前就喜歡的運動跑鞋,用券購買的打折價格非常劃算。”“95后”健身達人李昊告訴記者,從上大學開始他就養成了健身的習慣,如今已堅持5年多了,在他的影響下,父母也成了健身房的常客。趕上全民健身日的消費福利,他給母親買了可以准確監測心率與熱量消耗的運動手表,給愛好羽毛球的父親買了一副專業級球拍,全家人配齊了運動裝備。

  愛運動與促消費的內在邏輯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公眾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度日益增強,選配裝備、科學健身的觀念也成為更多人的共識。

  在奧運射擊冠軍楊凌看來,通過在體育消費季中推薦和介紹運動健身產品,消費者能夠從自我保護與提高運動效能的角度進一步增進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全民體育並非只是簡簡單單地動起來,要有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服裝、專業的裝備。公眾需要了解這些知識,當想要嘗試某項運動時能有專業裝備輔助,一方面會擁有更好的運動體驗,另一方面會減少運動傷害。”

  消費券促進市場回暖

  疫情發生以來,為推動復工達產、助力體育健身行業復蘇,發放體育消費券成為不少地方扶持體育產業、刺激體育消費的手段。發放體育消費券,既給健身愛好者帶來了實惠,也通過個人運動健身的直接消費增加了健身場所效益、拉動人氣,於消費者和經營者來說是雙贏。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韶華表示,線下體育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嚴重,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背景下,發放體育消費券有助於激活被抑制的體育消費市場,促進體育服務業回暖的速度。

  與此同時,體育消費券的設計要想能夠更匹配消費者的健身習慣,也需要設計得更加精細、投放得更加精准、產品類型更加豐富。

  業內專家指出,面對健身愛好者次卡、季卡、課時卡的不同消費習慣,消費券面額如何能對應更多健身產品﹔打造“15分鐘健身圈”,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進行運動,消費券的使用需要增加合作場館、覆蓋更多健身場所,使其在使用上更為便捷。此外,還應在相對固定的時間發放消費券,並進一步提高宣傳推介力度,吸引更多人參與運動健身消費。

(責編:胡雪蓉、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