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收藏彰顯文化生命力

《中國體育報》 馮蕾

2020年10月30日16:41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文化建設貫穿在各個領域,體育領域也不例外,而體育收藏作為體育文化有機組成部分,近些年發展迅速,引發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收藏家協會體育文化收藏委員會主席、北京收藏家協會奧林匹克文化研究分會會長李祥,請他從自己的視角介紹體育收藏。

何為體育收藏

“作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收藏活動在中國早已有之。眾多歷史記載中收藏一詞,所指收藏活動的本意,也就是一種對於物品的搜集、儲存、分類與維護的愛好。具體到體育收藏活動,指的就是對於同體育活動、體育人物相關物品的搜集、儲存、分類和維護的愛好。”李祥如此界定體育收藏。

收藏活動的外延主要集中在文化休閑和經濟價值兩個層面上。對於體育收藏活動,李祥認為,除了文化和經濟,體育收藏活動還具有獨特的魅力。古往今來,關於體育收藏活動的經典案例數不勝數,便是對體育收藏經濟價值的體現。如2019年底,國際奧林匹克界發生一件大事:世界著名的兩大拍賣公司之一——蘇富比拍賣行在美國紐約成功拍賣了《奧林匹克宣言》手稿原件,從估價的100萬美元起拍,競價至880萬美元成交,創造了體育奧運收藏品迄今為止的世界最高紀錄。2012年在英國拍賣會上拍賣的1896年首屆奧運會馬拉鬆的冠軍獎杯,原得主是希臘選手斯皮裡東·路易斯,所以希臘人士就跨國把它又“搶”回祖國,避免再次流落國外,買家表示以后會做公益展覽。“從收藏到拍賣,再到捐贈、展出,最終成為永久陳列,這一完整的體育收藏活動鏈條中引發的深意,令人深思。”李祥說。

收藏是文化的載體

體育收藏同體育文化既有並列的屬性,也有交集。從系統論的觀點,體育收藏屬於收藏活動的子系統。

李祥表示,體育本身就有強烈的文化屬性。例如,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公平競爭、光明磊落、團隊意識三種精神其實是人類賴以健全和發展的基本精神。體育運動的目的就是通過實踐來培養和鍛煉這種基本精神,因此,在創造精神上與其他文化相比,體育文化更顯其時空的擴展性。“那些歷屆奧運冠軍獲得的金牌、証書等等,不僅是體育收藏的精品,更是將體育精神、奧林匹克精神物化,人們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物証,能真切地體會體育的力量。這些物品經過長期的收藏之后,也不僅僅是普通物件,成為奧林匹克文化的載體,由物質升華到精神層面。”李祥說。

收藏凸顯文化經濟屬性

近兩年體育產業圈中的一個熱門詞匯就是“球鞋收藏”,由此產生了一批專業的球鞋收藏交流平台,一大批痴迷的球鞋收藏者和一小撮瘋狂的球鞋炒家。一雙名牌限量版,由知名球星簽名的球鞋的拍賣價格甚至可以達到幾百萬元,極大地刺激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李祥介紹說:“體育收藏作為全新的板塊,其天生賦有的經濟價值和經濟功能,也將賦能體育產業的升級改革,尤其是推進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育收藏所具有的文化和經濟雙重屬性,也將在推動體育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僅能夠充實體育產業內容資源,提升體育產業發展文化品位,而且能提升傳統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培育體育產業新業態,並且拓展文化體育融合產業鏈條。在世界范圍內,無論是哪一項成功的職業體育賽事,或者哪一家卓越的職業體育俱樂部,無不把體育衍生品的制造銷售、體育藏品的展覽展示作為他們的根基業務之一。”

李祥總結說,體育收藏既能夠將體育文化的精神屬性物化、物質屬性升華,是文化的載體、精神的化石,也能夠提升體育產業的結構升級,充實體育產業的內容增長,拓展文化體育融合的產業鏈條。李祥建議:“希望有關各方能完善金融支撐體系,創新文化體育金融服務,在服務平台、保險、風險投資、投資基金、直接融資等方面予以體育收藏支持﹔完善交易體系,保護交易模式,鼓勵市場競爭,完善相關法制建設,嚴格市場管理,保護知識產權,從而能讓體育收藏能為體育的繁榮昌盛戴上勝利的桂冠。”

(責編:趙欣悅、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