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育交流促民心相通(體壇走筆)

彭訓文

2021年01月1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派遣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的優秀中國教練在烏拉圭、薩摩亞、緬甸、柬埔寨等國開展體育技術合作,為格林納達、幾內亞比紹、突尼斯等國建設、維修和升級改造體育運動場館,進行文化體育等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面總結了近年來包括體育在內的中國各項事業為國際發展合作注入的新動力。

  體育國際交流合作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外交領域,體育往往扮演著外交破冰者、先遣隊的角色,為促進不同人群和文明之間對話與理解、增進民心相通提供了有效途徑。上世紀重新打開中美交往大門的“乒乓外交”,就是體育外交的佳話之一。

  在國際交流步入公共外交的時代,體育在新時代外交活動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種作用可總結為兩方面:

  一是增進友誼。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相對於其他形式,體育交流的效果往往更深入人心。體育賽事通常具有很強觀賞性,觀眾關注度高﹔體育明星知名度高、國際影響力強,體育交流像涓涓細流,以其特有的親和力、吸引力,搭建起國家和地區間民眾心靈溝通和文化交流的橋梁。民眾間有了基本好感和了解,國家和地區間后續開展經貿、政治交流合作就會順利得多。近年來,中國積極在“一帶一路”、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框架下開展體育交流,同時發揮中俄、中法、中德、中歐等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作用,成功舉辦了多屆中俄青少年運動會、中德體育研討會、中英足球發展座談會等活動,讓參與其中的中外運動員、教練員、觀眾之間增進了解和友誼,這種歷練對青少年選手的成長成才是非常寶貴的。

  二是取長補短。開展體育交流十分有利於提升國家的體育競技水平。在國際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一個國家關起門來搞體育訓練是很難行得通的。中國迄今已與18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體育友好關系。一方面,通過向緬甸、玻利維亞、湯加、瓦努阿圖、牙買加等50多個國家援派教練赴海外執教和接待外國運動隊來華訓練,幫助外國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同時,中國教練員、運動員自身也在交流互動中磨礪、提升了技能。另一方面,通過與德、法等國開展足球訓練合作,與芬蘭、俄羅斯等國進行冰雪運動交流,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不僅讓中國運動員快速補上相關短板,也讓全國各地百姓健身休閑有了新選擇,帶動了相關體育產業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體育國際交流合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疫情面前如何加強體育交流,需要體育人不斷創新交流方式,比如積極開展國際體育領域抗疫合作、進行線上體育交流合作、加強重大賽事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國際賽事交流等。

  疫情雖然拉開了人們的社交距離,但阻不斷人們對體育的熱愛和通過體育加深交往的熱情。相信越來越多新的體育交流方式將引導人們更加團結一心,匯聚起戰勝一切未知的正能量。

(責編:郝帥、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