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新華社記者孔祥鑫、張驍、汪涌、趙琬微
北京2008年奧運會澎湃如昨,北京2022年冬奧會快步走來。
8月8日,國家體育場鳥巢旁的“玲瓏塔”上顯示著:距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545天。向北數公裡外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已向場館完工發起百日沖刺。
12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絢麗的29個“大腳印”煙花從永定門“走”到鳥巢,點亮了北京璀璨的夜空﹔如今,從夏奧會到冬奧會,從鳥巢到“冰絲帶”,中國奧林匹克夢想的“大腳印”繼續向前邁進。
兩個奧運、兩座奧運地標,不僅延續國人奧運夢想,更伴隨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見証百姓氣度和心態之變。
兩個奧運 更加自信
8月8日,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國家速滑館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全體建設者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冰絲帶”完工做最后沖刺。
“冰絲帶”建設進展牽動著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武曉南的心。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向全世界鄭重宣布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時,曾負責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場、射箭場建設任務的武曉南從此開啟“雙奧人生”。
“從2008年到今天,心中的激動與自豪日益加深,胸中的自信和篤定與日俱增。”武曉南說,自信源於底氣。
“國家游泳中心建設之初,每一個膜結構的連接點都需要人工在圖紙上規劃。而在國家速滑館建設中,通過應用BIM建模技術,場館建設過程實現了全周期的數字推演。”武曉南說,以中國技術作為強大支撐,北京冬奧建設者更敢於挑戰世界級建設難題。
如果說以鳥巢為代表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象征著“百年圓夢、中華崛起”,那麼在許多北京2022年冬奧會建設者眼中,“冰絲帶”等冬奧場館象征著人民群眾對冬季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民健身需求將得到更好滿足。
曾參與北京奧運會工程建設的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正在為冬奧會北京賽區工程建設忙碌著。
“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競賽場館全部具備夏季和冬季運動功能,新增的15塊冰面全面滿足賽事競技與大眾健身的需要。”黃暉說,“這些場館從建設改造之初即充分考慮賽后利用,讓世人動容的不僅有中國速度、中國力量,更有中國智慧。”
8月8日,是北京奧運會開幕12周年紀念日,也是第12個“全民健身日”。這一天,已經退休的何慷民又把手中的相機對准了鳥巢。從2004年9月開始,時任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綜合辦公室主任的他為鳥巢留下160個小時的視頻和3萬多張圖片,全程記錄了鳥巢的成長。
近年來,更多北京市重大工程成為何慷民的拍攝對象——天安門廣場紅飄帶、亞投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何慷民用相機記錄了首都的發展,更記錄了時代的進步。“鳥巢將作為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場地,‘冰絲帶’將成為北京又一座奧運地標。我將繼續拍下去,能夠繼續記錄歷史是何其幸福。”他說。
全民健身 深入人心
北京北五環附近,有一座郁郁蔥蔥的城市森林公園,綠樹掩映著的一條橘紅色塑膠跑道,長達十公裡。
這是無與倫比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留下的寶貴遺產之一——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運會后,這裡不僅成為北京市民們的健身樂園,更成為中外跑友旅游或到京出差時心馳神往的打卡點。
今年盛夏的每個周末,跑圈達人運艷橋幾乎都會在此陪同長跑愛好者們進行長跑和輕越野健身訓練。這位2017年天津全運會馬拉鬆項目群眾組冠軍最愛的一件事,就是在奧森公園訓練,帶領更多人科學健身。
在這座跑步聖地,還經常能見到悉尼奧運會冠軍王麗萍的身影。退役后的她創建了“王者傳奇”跑步健身俱樂部,每周都會在奧森訓練。奧運冠軍從跑姿、步頻、呼吸、拉伸等方面言傳身教,健身愛好者們受益匪淺。
一年四季,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在此進行跑步、徒步等健身活動。“元大都跑步”“奧森跑團”等一眾京城知名跑團都將此處作為訓練基地。年近60歲的跑者劉桂明說:“北京奧森公園是北京奧運會留給老百姓們最珍貴的財富之一,健身已成為市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近年來,北京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城市公園、綠地等場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僅2019年,北京就充分挖掘各種道路資源,在全市16個區的社區和公園等場所建設150余公裡健走步道,滿足更多市民健身需求。
如今的北京,像奧森公園這樣的健身場所遍及全市。環繞北京護城河建起的綠道,昆玉河、溫榆河、涼水河、大運河等河濱綠道將生態、健身等功能融為一體,這些綠道深受市民喜愛,各類“主題跑”活動層出不窮。
據北京市體育局統計,2016年至2019年,北京開展各類全民健身賽事和活動9.23萬余項(次),年均舉辦各類賽事和活動2.3萬余項(次),累計參與活動人數4427萬余人次。
“目前,北京全民健身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狀況、市民健身需求相匹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雙奧之城’生機勃發。”北京市體育局群體處處長史江平說。
再迎奧運 未來可期
隨著北京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北京中關村第二小學六年級學生官子釗迫不及待地回到冰場鍛煉。2008年出生的他,從小就在家附近的冰場裡學打冰球,如今已是所在冰球俱樂部的資深隊員。
“冰球是一項富有激情的運動,也是一個團隊項目。”官子釗說,“訓練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從在冰上蹣跚學步,到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青少年冰球比賽,如今的他,穿上冰鞋比許多大人都高。冰球運動帶給他無限自信,成為見証他成長的最佳伙伴。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向國際社會做出的鄭重承諾。近年來,冰雪運動在北京市大中小學校廣泛普及。2019年,北京市113所學校成為市級冰雪特色學校、107所學校成為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實際上冰上雪的中小學生達到84萬人次……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將承接北京冬奧會的冰壺比賽。”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楚國清說,學校正與場館運營單位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培養新一代制冰師,讓他們成為參與冰壺賽事保障和助力冰雪運動發展的新生力量。
“過去我當運動員時,在國內很難找到一塊標准冰壺場地,經常輾轉在國外訓練。現在,國內高質量冰壺場地越來越多,推廣普及這項運動的形式也愈發多樣。”冰壺世界冠軍、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冰壺項目主任王冰玉說,當她看到家長和孩子們到“冰立方”體驗冬奧標准冰面,內心無比激動。“哪怕這些孩子打得還不好,但能到冰壺館裡玩一玩、喊一喊,其實就播下了冰雪運動的‘種子’。”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明確了在北京冬奧會周期,高質量推動冰雪運動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做好群眾性冰雪運動的推廣普及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為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擘畫藍圖。
“再迎奧運,未來可期。”王冰玉說,兩個奧運為國人帶來了更加健康的身心和更加強健的體魄,為實現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