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国男足球员吴曦、孙可——

穿上国字号球衣 更要对得起观众(国脚眼中的中国足球)

本报记者 郑轶

2015年06月15日08: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宋嵩

  赶在世预赛首战前,终于“堵到”吴曦和孙可。此时,关于江苏舜天队“被挖角”的消息甚嚣尘上,但面对转会传闻,“进球”成为两位主角最淡定的回应。中超第十二轮,他们在对阵重庆力帆队的客场比赛各入一球,这一幕,几乎复制亚洲杯中国队对阵乌兹别克斯坦队的经典时刻。那一次的“双星闪耀”,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中国男足。

  场均跑动1.3万米的孙可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擅打大赛的吴曦被国足主帅佩兰评价为“动脑子踢球”,而这两个特质,恰恰是以往国足最为欠缺之处。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拼搏、团结、责任这几个词反复出现,正如他们所言,“穿上国字号球衣,就要对得起上场的每一分钟。你是不是拼命,大家都看得到,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国足形象。”

  让拼劲和血性成为队魂

  有人说,佩兰最善于“伯乐相马”,上任以来起用的一批年轻球员,屡屡创造“闪光点”。他所看重的战斗精神,也逐渐融入球队的血液。

  吴曦:这届国足攻防转换速度更快,符合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战术执行力也比较好。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到国家队层面,大家的技术水平、个人能力不会差很多,关键是教练如何调配。佩兰的人员部署很有针对性,会根据对手制定某一种战术,用最佳方案去打比赛。

  孙可:教练哪怕安排上场一分钟,都是对球员的信任。拼搏精神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技术和战术。丢球不怕,可以马上拼抢回来,这才能创造更多机会,站在原地不动,哪能赢比赛?

  活在批评与嘲讽中,似乎已成中国男足多年的常态。从俱乐部到国家队,这些小伙子承受着压力,也肩负着责任。

  吴曦:我对大赛从不发怵,反而更能激发斗志。越是重要的比赛,越应该保持冷静头脑,一味跑来跑去,不会有什么效果。穿上国字号球衣,要对得起上场的每一分钟,你不能要求球队给你什么,要想着为球队做些什么。

  孙可:以前球迷对国足比赛态度特别不满意,你没法立刻改变别人的看法,但你的努力大家都看得到。这一届国家队就是打出精神面貌和气势,还有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不能保证哪一场球一定胜,但要让球迷看到拼劲和血性,无论结果怎么样,必须站着离开球场。

  目前仍难赶超亚洲一流

  世预赛近在眼前,一面是分组抽签的好运气,一面是多名球员的伤退,国足的征程可谓喜忧参半。

  吴曦:世预赛我们分组抽签不错,但万万不能轻敌,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卡塔尔队属于最强的对手,水平与我们在伯仲之间,对阵另外3个对手要争取每场都拿3分,以小组第一晋级。如果连12强都没进去,就不可能再谈更远的目标。

  孙可:之前的亚洲杯、热身赛,都是围绕世预赛做准备的,经过不断磨合,球队越来越成熟,自信心也提升很多。现在国家队主力和替补的差距并不大,也没有固定的核心,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教练让队员大胆发挥自己的特点,把整体足球展现出来。过程做好了,结果一定不会差。

  亚洲杯时完败于澳大利亚队,折射出国足从身体到技战术的差距。一旦闯入12强,国足能否冲破亚洲强队的包围圈?

  吴曦:与强队交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能看清自己的不足。最重要是扬长避短,把我们的优势最大化。佩兰会根据中国球员的特点,对技战术讲得比较多。他觉得训练质量决定比赛质量,要求我们在比赛中发挥出训练时要求做到的东西。

  孙可:像澳大利亚队、日本队,他们的球员很多在欧洲效力,整体能力高很多,我们想在短时间之内赶超比较困难,但也不惧怕任何对手。足球是一个团队项目,11个人加起来的能量也许超过11个人,团队协作比个人发挥更重要。

  重新点燃民间足球热情

  国足的背后,是职业联赛的复兴。本赛季中超第一阶段,各队之间的竞争程度超过以往,呈现崭新格局。

  吴曦:现在中超各队在技战术层面,差距不像以前那么大,临场发挥更起作用,说明联赛整体竞争力提升了。足球改革对中国足球是巨大利好,进一步规范联赛的发展,没有复杂的干扰因素,更利于球员和俱乐部的发展。

  孙可:不能否认,外援在联赛中仍扮演重要角色。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更多世界大牌球员来中超,我们在对抗中看到差距,能加快成长速度。但同时,外援会抑制本土球员的发展,挤占本土年轻球员的机会和位置。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是中国足球下一步要解决的。

  “舜天双子星”在亚洲杯一战成名,他们的家乡也掀起“少年足球热”。夯实后备人才的金字塔底座,是中国足球重新崛起的根基。

  吴曦:国家高度重视足球,整个大环境变好了,这对推广校园足球很有帮助,可以改变许多家长的看法,不再那么担心孩子踢球没出路。作为国家队一员,我们有责任做好榜样,用成绩和表现唤起社会对足球的热情,让后来的人看到希望。

  孙可:前些年,后备人才萎缩得厉害,如今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足球走过许多弯路,终于回到正轨了。还是那句话,凡事不问结果,但求竭尽全力,中国足球会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5日 23 版)

(责编:胡雪蓉、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