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之旅止步八强,年轻球员收获成长

中国女足 蓄芳更需沃土

本报记者  薛  原

2015年06月29日04: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转战万里的脚步,在加拿大渥太华兰斯当体育场画上句点。世界杯八强战以0∶1负于美国队后,年轻的中国女足带着光彩、兴奋和些许不甘,于6月28日踏上了回国的飞机。加拿大凉爽的6月,留下了她们为梦想拼搏的一段故事。“曲终人不散”,她们的世界里,足球还在继续,目标还在远方。

  “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我们”,这是女足将士暂别赛场时的心声。过去的20天,她们将女足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线;过去的3年半,她们在为国家队重整旗鼓而默默付出。如果将时光的坐标放得更远,回到16年前中、美两队相遇于世界杯决赛的那场大战,中国女足在辉煌之后所陷入的凋零境地,和她们眼下所获得的关注相比,应当牵起发展链条上更多的思索。找到这些年女足盛衰起伏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打开女足未来之门那把真正的钥匙。

  20天

  重回世界杯八强

  女足出征世界杯前,中国足协公布的目标是小组出线。八强赛负于美国队后,中国女足主帅郝伟说:“我心里的目标是四强。”最后一场比赛,郝伟自认“如果在阵容、换人等环节上做得更好些,也许比赛还能往下延续”。

  郝伟认为,小组赛第三场同新西兰队的比赛最有价值,球队经历了落后、扳平、反超、又被扳平的惊险过程。“世界杯之前,这些孩子(经验)是零。几场比赛下来,她们走向成熟了,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尽管自评“挺满意的”,但说着说着,中国女足队长吴海燕和门将王飞的眼角又泛起泪光。吴海燕说:“我们还年轻,没关系,以后可以做得更好。”

  八强的战绩与2003年和2007年持平,但由于世界杯扩军,中国队这次需要闯过十六强喀麦隆队这道关,和以往相比,又多了些历练。20天里的5场比赛帮助中国女足找回了自信,也看清了差距。更重要的是,让国人看到了她们的存在和努力。

  3年半

  塑造一支新女足

  2012年年初,中国女足正在失意的低谷。接连无缘2011年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风雨飘摇中,郝伟以代理主帅的身份组建队伍,开始艰难爬坡。

  在对西甲球队巴萨打法十分推崇的郝伟看来,中国队身体条件与欧美球队有差距,只能走巴萨的技术流。3年多来,阵容多次调整,技战术能力和意识反复锤炼。但带领这支队伍的困难不仅在于技战术层面的捏合,女足待遇低众所周知,郝伟要给队员争取多些补助,用人性化的管理去引导她们全心投入足球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在惨淡的环境中殊为不易。

  2014年5月的亚洲杯上,中国女足击败韩国队获得第三名,也拿到了此次世界杯入场券。但当年9月的亚运会上,又在八强战中负于朝鲜队。如此起起伏伏,终于在今年6月给出来一份让人看到希望的答卷。

  在选材匮乏、待遇微薄、诸多环节都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的状态下,郝伟和他率领的中国女足,更像一支奋勇前行的孤军。她们用3年半的时间砥砺自我,实现了世界杯上的逆袭。用战绩去获得关注,虽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女足的处境,但也是她们唯一能掌握自己命运的途径。

  16年

  兜兜转转新起点

  很多人将中、美女足此次八强相遇和16年前两队激战美国世界杯决赛相比,从洛杉矶玫瑰碗体育场到渥太华兰斯当体育场,两队再遇,最深的感触也许并不来自赛场,而是支撑这两支队伍不同的体系。

  在北美地区,女子足球已是校园里相当流行的运动。足球对于女孩子的成长兼具娱乐和教育的功能,也因此拥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郝伟多次表示中国女足选材太难,在寥寥几千人的参与人口中选拔出一支国家队,和从300万注册人口选出美国队激战1/4决赛,实在是难为了这些姑娘。仅从竞技金牌的角度去认识女足的价值,是这16年来中国女足发展之路越走越窄的主因。

  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体系的偏差、体育体系的局限,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女足运动人才稀薄、土壤贫瘠。而女足闯入八强,除了表达敬意和感叹,应该做的事还有更多。

  女足要走出专业队的封闭体系,融入校园与社会,才能找到可持续的路径。幸运的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东风已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以此次世界杯为新的起点,实现自身发展体系的真正转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9日 23 版)

(责编:袁勃、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