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8月22日北京永定门公园的那个清晨: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缕细纱式的云彩,整个公园显得安宁、祥和,来自世界各国的马拉松好手聚集在这里,准备角逐北京田径世锦赛首枚金牌。
7时35分,“砰”!一声发令枪响,一个名叫格布雷西拉西耶的非洲小伙跟在一群前辈后面出发了。在他后面是大约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余跑者。
7时20分,笔者从地铁站珠市口站出发,一路向南狂奔,从这里到永定门公园的距离是两公里。跑了不到1公里,笔者已累得气喘吁吁。
7时,北京地铁5号线列车上。清晨的车上乘客并不多。两个背上挂着草帽的老年人旁边,几个青年人陪着他们,看来是一家人。那位精神矍铄的大爷边侃边给其他人扒拉着手机相册:“2008年奥运会我来看了,2010年世博会我去上海看了,待会儿的马拉松我也要去看。”
在北京的那个清晨,还有很多人在路上。尽管方向各异,但都在朝着他们心目中的那个梦想奔跑。田径世锦赛,对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其中的净化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特别是当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单纯地欣赏或者参与到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某个项目中时,这种兴奋与期待往往可能幻化为一个小小的使命感,伴随着世锦赛这样的宏大叙事,及其仪式感十足的氛围和跌宕起伏的赛况,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或许会逐步地融入晨跑,并在路跑中发现这熟识的城市的另一面,也或许在独自奔跑中与灵魂来一段刻骨铭心的对话……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只要能够真正获得这种内心的愉悦,即便只能安静地欣赏偶像在世锦赛这样的舞台上展现人类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我们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呢?
本届世锦赛期间,多个比赛日入场观众均超8万人次,“鸟巢”外,很多带着孩子来看比赛的人都愿意跑几圈、跳下远……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欣赏、喜欢田径,并选择适合的项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上万名草根选手和世界名将同场竞技,就是最为直观的例子。可以相信,一旦跑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时尚和生活方式,田径的大普及时代必将来临。
当首先跑进“鸟巢”的格布雷西拉西耶双手指天、然后激动地写下“I Never Give Up”(我从未放弃)时,当开幕式中小女孩唱着北京儿歌《水牛儿》、乘着梦想飞翔在青山绿水之间时,我所想到的是,多年以后,这个夏天的这一幕幕将留给国人怎样的回忆。
毫无疑问的是,世锦赛这个体育单项的世界最高竞技平台,正以其独具的魅力感染着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影响着他们对待生活、世界和梦想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