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感受来自生活、来自大众。围绕大众体育建构发展的目标和模式,是这个新阶段最鲜明的特征。马拉松赛事井喷般爆发,由大众参与的热情助推而来;体育产业的欣欣向荣,由越来越多参与体育的人群构筑基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引领体育发展新的思路。与大众的需求相呼应,与改革的要求相吻合,从转结构到补短板,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为强调眼光向下,扎根社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就是在筑牢转型的基础,引领发展的方向,也是体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一个具有导向意义的指标。体育强国意味着国民体育观念的普遍提升、身体素质的普遍强健。因此,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状况、配置方式、制度设计及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体育强国的发展进程。同时,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在为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夯实土壤、培育氛围。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标志着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体育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以金牌为单一评价体系,向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转型,这是体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道必考题。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体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让体育属于全民、服务全民,既是民声,也是民生。将体育领域的资源更多投向保基本、惠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变提升的必经之路。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还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的多元社会价值正在被不断认识和开掘,健康的生活离不开体育,将“健康中国”的关口前移,引导大众科学健身,让体育成为生活方式、生活时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围绕着“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法制化”的目标展开,这正是转型发展的症结,亟待突破的瓶颈。体育产业方兴未艾,参与主体多元多样,同时,体育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公益事业的属性,又决定着发展的模式与轨迹要以普惠全民为依归。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出发,构筑体育发展的基础坐标,中国体育的活力,来自每一个人,激发每一个人。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0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