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赛,不妨多牵手公益——与马拉松同行(三)

本报记者 陈晨曦 马 剑 刘硕阳

2016年04月23日02: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跑马拉松,还能做公益,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在跑友中间已经变得习以为常。去年9月的北京马拉松赛,程旸所在的“嘉友跑”跑团就选择了慈善名额,“报名费比普通名额贵几百元,但捎带手做公益,让跑步有了更多意义。”

如今,在马拉松赛事这个广阔平台上,公益的力量正在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参与其中,跑友投身公益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践行公益,这样的潮流下,马拉松赛道上汇聚的万千脚步声,也变成了有爱而悦耳的声响。

海外赛事公益经验值得借鉴

马拉松赛的公益属性早已在国外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中得到充分开掘,其中,每年4月下旬举行的伦敦马拉松赛可以视为最突出的代表。

作为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之一的伦敦马拉松赛,堪称目前世界上慈善募款金额最高的马拉松赛,自1981年创办以来,这一赛事募集的金额约6亿英镑,与该赛事合作的慈善团体超过1000个。

每年,在伦敦马拉松赛的赛道上,有近2/3的参赛者与公益慈善相关。这些参赛者大多是通过向慈善团体捐款获得参赛名额,捐款数额的均价在2000英镑左右。除了捐款参赛,很多公益团体还在赛道上通过奔跑和活动展现关爱、传递理念。可以说,伦敦马拉松赛是竞技与公益完美结合的典范。

这些公益方式,随着马拉松逐渐移植到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马拉松赛都已经有了慈善名额,而且赛事中开展的公益活动也呈井喷之势。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说:“北京马拉松赛很早就考察了伦敦马拉松赛的办赛模式,所以在公益方面有一些尝试,与10多个公益项目和公益机构展开合作。马拉松赛的公益属性不容小觑,不可或缺。”

好土公益创始人李文之所以会想起来找厦门马拉松赛组委会合作,是因为在新闻中看到了马拉松选手“尿红墙”的举动。她找到厦门马拉松赛组委会,希望通过社区家庭参与的形式,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进行环保绿色跑步,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捡拾垃圾。

李文说:“马拉松赛是一个参与者众多的社会活动,如果我们能为马拉松赛这个平台加入公益的元素,那将会把正能量带给更多的人。” 

快乐可以成为公益和体育的共同点。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佘红玉介绍,爱德有一个针对智障人群的项目,虽然这些智障人士不能上赛道去跑,但是也都非常渴望参与其中。不久前举行的南京浦口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有两辆面包车在起点处,这些智障人士向选手们售卖他们制作的面包。

国内马拉松赛事公益刚刚起步

“我一直认为马拉松赛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活动。” 王大卫说,“尤其是城市马拉松赛,政府将公共资源提供出来,给大家分享,这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活动。马拉松赛事先天具备这样的责任。”

厦门马拉松赛品牌运营负责人张思杰和王大卫的想法不谋而合。为此,张思杰和他的团队做了积极尝试,“比如我们的赛事志愿者服务,类似的公益活动最初在厦门马拉松赛中并没有多少人做,慢慢才有人参与进来。很多志愿者在为马拉松赛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做公益、帮助他人的快乐,但只集中在比赛那几天,很多人感觉不过瘾。于是我们提出,为了延长这种快乐,可以把志愿服务融入每天的生活当中。”

承德马拉松赛可以说是先有公益,后有赛事。此前一直有跑友持续捐助当地的希望小学,这才促成了一家体育公司与承德市体育局合作举办马拉松赛。承德马拉松赛的公益性质自然必不可少,一部分收益捐给了希望工程。

虽然已经有了很多可喜的行动,但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公益行为还处于起步阶段,赛事公益属性的提升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

北京德晟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赛事总监田川表示,国内马拉松赛事引入公益的方式还不太成熟,“尤其是慈善名额,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无锡等地的少数马拉松赛事设立,其他大多数赛事并没有跟风,因为马拉松赛还没有火到名额难求的地步,再让选手掏更多钱购买慈善名额,显然还不太现实。”

马拉松对健康和经济的提升是看得见的成果,但对人文的改变则是看不见的成果,这一过程不会立竿见影。张思杰希望做公益能够像跑马拉松一样成为人们的自发行为,慢慢提升城市的人文素养。

公益行为还需透明和监管

公益之中,也有质疑的声音。有网友提出,北京马拉松赛2015年出售公益跑名额,高价销售本就稀缺的名额,感觉变了味道。而且,公益跑名额的剩余“是不是或多或少的说明大家对这样方式的不太认同?”

对此,完成了世界六大马拉松赛“大满贯”的程旸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无论伦敦马拉松赛还是波士顿马拉松赛,用公益和慈善名额实现自己跑步梦想的人不在少数。虽然花了更多的钱,但避开了中签概率极低的抽签,还做了更有意义的事,我觉得还是值得的。这在国外并不算新鲜事,但在国内,要允许有一个让大家逐步接受、逐步适应的过程。”

公益的生命力在于透明。目前,公益组织都是与赛事主办方直接合作,这就对公益组织的资质和赛事组织的审核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大卫表示,赛事组织方一定要做好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的甄选工作,不可“城门大开”,随意进入。但赛事组织者不可能在这一领域做到万无一失,必须要有政策和制度及时跟上。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审核,确保不让打着公益旗号的别有用心者浑水摸鱼。赛事组织方也要及时更新捐款的数额和流向,及时回答跑友关注的话题。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马拉松里的公益属性充分彰显,让爱心及时传递。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3日 07 版)

(责编:王政淇、胡雪蓉)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