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这样练成的——与马拉松同行(四)

本报记者 范佳元

2016年04月25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善于奔跑的兔子是“反面教材”。但在马拉松参赛者中,“兔子”却是肩负光荣使命的角色,他们不但能给跑者带来更好的奔跑体验,也是提升马拉松赛事品质的重要环节。

  “兔子”的学名叫配速员(Pacemaker),他们在参赛中的职责是引导跑者按照稳定的节奏跑步,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比赛。更多时候,我们会在称呼前加一个数字,比如“400兔子”,意思是带领跑者在4小时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兔子”,“530兔子”就意味着要带领跑者在5小时30分完赛。目前,全程马拉松赛一般把完赛的最长时间规定在6小时,因此“600兔子”也被叫做“关门兔”。除了按照完赛时间分类外,“兔子”还有其他分类方法,比如,官方邀请安排的叫“官兔”,非主办单位、参赛者间自己内部推选的叫“私兔”。

  跑步被认为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是一旦以“兔子”的身份出现在赛场上,那就不能只顾埋头刷新自己的成绩,一名合格的“兔子”反而要强调自己的“存在感”,把完赛的信心和跑步的稳定感传递给跟着自己比赛的跑友。

  做好准备,对跑友和赛事负责

  今年30岁的陈刚2011年才开始自己的跑步生涯,他曾在去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上为“网易跑团”的小伙伴们担任“私兔”,这是他的“首次”兔子经历,也是一次失败的经历,这让陈刚知道,“跑步达人”并不天然就是合格的“兔子”。

  在比赛中陈刚担任的是“330兔子”,3小时30分,这个成绩在业余跑步者中具有非凡的意义,突破这一时间意味着跑步水准进入新境界。在此之前,陈刚并没有跑过“全马”(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跑过最远的距离只有39公里,用时3小时整,经过估算“全马”跑下来是3小时10分的实力。

  既没有“兔子”经验,也没有“全马”经验,这给陈刚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果然,北京马拉松赛的大场面,让陈刚一下子就懵了。“长安街上人山人海,只能折线穿插着跑,也无法按照自己原有的配速跑,一会提速一会降速,一直处于变速跑的状态,跑到半程已经觉得很累了。”陈刚回忆说。最后他的成绩是3小时31分,尽管一分钟的差距看似不大,但是陈刚说:“你永远不能把59.9分说成是60分。”

  是的,每一个踏上马拉松比赛的跑者,多多少少都有对成绩的期待或要求,就如同100米赛跑,10秒00和9秒99,这其中的差别不仅仅是时间上的0.01秒。一分钟之差让陈刚耿耿于怀,“我觉得非常对不起人家,大家都是信任我才选我当‘兔子’的,虽然赛后他们没说什么。”陈刚说。

  大多数跑者因为在经验、能力方面需要指导,才会比赛过程中选择跟从“兔子”。如果因为“兔子”的原因没有按照预设时间完赛,对跑者说,将是一次不甚理想的赛事经历。陈刚说:“‘兔子’是整个马拉松赛事结构的一部分,要对跑友负责,尤其是在做‘官兔’的时候。”

  跑得专业,在实战中给出指导

  比起“私兔”,“官兔”显然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因为这关系着整个赛事的形象和品牌。现在,招募优秀可靠的“兔子”已经成为筹备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兔子”的质量,一些赛事组委会在招募“兔子”时会进行面试和训练,经过严格筛选之后才允许“兔子”进入到正式比赛。

  跑龄10年的姜正元最近两年担任上海马拉松赛的“官兔”,主办方在赛前进行的集中培训让他受益匪浅,姜正元说:“只有跑得科学专业,才能够更好地体验马拉松的乐趣。”

  上海马拉松赛对“兔子”的挑选有一套办法和流程。姜正元参加的“400兔子”选拔,首先要在每公里4分30秒的配速下坚持跑45分钟,这是考验耐力水平;然后在每公里5分40秒的配速下跑两个小时,每公里之间的配速误差不能超过5秒,这是考验速度控制能力。如果这两项通过了,就可以进入选拔的第二个环节——赛前训练营。

  训练营开营时间大概是赛前两个半月,每周进行一次,大约有10次课程,内容主要为耐力跑和间歇变速跑,去年主办方又把出勤率加入考核范围,只有训练达标和考勤合格的“兔子”才会出现在正式赛场上。以2015年的上海马拉松赛为例,共有四五百人报名参加“官兔”选拔,最终通过并正式参赛的只有约100人。

  优秀的“兔子”,要在比赛中发挥跑步教练的作用,“为什么加速,为什么减速,什么时候应该补给,什么时候要喝水,在实战中告诉跑者正确的做法,对他们完成比赛甚至以后的跑步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姜正元说。

  尊重跑者,把安全放在首位

  重视“兔子”,其实就是重视所有参赛者的参赛体验。随着近年来赛事审批权的放开,各种规模不等、水平参差不齐的路跑赛事在全国各地涌现。李振宁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今年30岁的他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跑过60多场“全马”,仅2015年一年就超过20场,自2014年开始又拥有十几场“全马”的“兔子”经历,可谓见多识广。

  就在今年,某场马拉松赛请娱乐明星“领跑”,让不少市民激动不已,然而身在其中的李振宁却感到非常难受,原因是这场马拉松赛的赞助商要求“兔子”一定要穿其品牌的新跑鞋,“赞助商有自己的权益我也理解,但是稍微有点跑步经验的人都知道,在跑马拉松时穿新鞋是大忌。”李振宁说。后果非常严重,到了30公里处,李振宁实在跑不下去了,“再跑下去我就真的要受伤了,我觉得没有必要以受伤为代价去从事运动。”于是身为“兔子”的李振宁放弃了比赛,无法带领其他参赛跑友完成比赛。

  李振宁的行为引来赛事主办方和赞助商的不满,他却对此不以为然,反而认为一些主办单位内心并不尊重跑者,尽管“兔子”责任在身,但如果勉强坚持,不仅自己可能会受伤,也会给身边的跑友传递错误信号。李振宁认为,“兔子”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体现在跑步本身,“就是不要忽快忽慢乱带节奏,或只顾自己跑”。成熟的赛事组织者不会“强迫”兔子带伤跑完。

  60多场马拉松赛跑下来,李振宁已经有了“荣辱不惊”的感觉。赛事规模从几千人猛增至几万人,但线路安排没有任何改变、造成极大混乱的马拉松赛事他参加过,赛前安排“兔子”见面会,给跑友发送“兔子”宣传册的马拉松赛事他也参加过,李振宁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马拉松赛事服务跟不上,只想着怎么扩大规模、增加影响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4日 08 版)

(责编:张帆、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