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绍兴:“拳剑双侠” 朱利尧【2】

朱利尧铸制的青铜剑。胡思源摄
铸剑路上痴心不改
在最崎岖的千年剑道上激活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基因,在最寂寞的知识悬崖边捡起一座城市遗失的千年文明。
20多年上海打拼,20多年财富积累。孑然一身回到家乡绍兴,独自品尝清贫与寂寞。探索、坚守、执著,最终沉淀为精神沃土,让希望发芽,让梦想成真。2010年,朱利尧退出了建筑行业,离开上海,重返家乡绍兴开始专注于铸剑之路。
独自从繁华的上海回到冷静的兰亭。夜深人静,他推开窗户,仰望满天星斗,默诵起秋瑾的《剑歌》来:“若耶之水赤堇铁,铸出霜锋凛冰雪。欧冶炉中造化工,应与世间凡剑别……”
静静地坐在悄然无声的空屋中,灵魂在一条烈焰般的隧道中穿行,一生的杂质怦然落地。他仿佛看到了越王勾践身背越剑的英姿。他相信,人可以做到不仅仅为自己而活。他要用重铸的越剑,激活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他要重拾失传千年的越铸工艺,破解千年越剑的“哥德巴赫猜想”,让整个世界为绍兴喝彩!
去博物馆、到朋友家,他看了上千把剑,一到晚上,他总是把剑直放在桌上,一看就是二三个小时。为了弄懂铸剑工艺,他一把一把解剖自己心爱的藏剑。有一次,他将一把越剑一层一层地磨出来,足足看了三天,看剑身的细节光点,看剑面的纹理走势。
他的梦想是做一把既有时尚审美,又传承传统越铸工艺的越式剑,同时打破学术界剑纹只有铁铸不能铜铸的定论。越式青铜剑的铸造因为无技术资料可循,一切都得摸石头过河。朱利尧先后请来了国内铸剑大师、青铜铸浇专家、兵科院合金专家等国内顶级专家,开始了他的越铸梦想之旅。
越王勾践剑以及其他后世越王剑以剑身暗花纹制作技术、剑首同心圆制作技术、复合剑制作技术“三大绝技”名闻天下,显示的是王者之剑的绝世风采。为使剑的“血统”更加纯正,从采购剑的原料开始,朱利尧就严格把关,紫铜全部采用产自平水赤堇山的纯铜和纯锡严格配比。
几千次失败破解世界难题
然而想想简单,万事开头难。铸浇界都知道,锡青铜铸浇10%的含锡量是一个分界线,超过与否,难度是天壤之别。而越王剑的含锡量高达17%~19%,这是青铜剑制作工艺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世人无人能破解。
朱利尧浇铸一把失败一把,废铜碴堆了三吨多。铜锡温度的相融问题始终不能解决(铜的熔点1080度多℃,锡的熔点却只有230多℃)。
配比是第一道难关,锡成分太多,剑太硬韧性不足,铜太多硬度不够。铸浇是面临的第二道技术难关,空气的湿度和模具的温度以及熔铜的熔化时间等因素,稍有掌握不当就会前功尽弃。但,历尽艰辛还是一无所获。
几千次失败,几千次教训。朱利尧把每次失败的原因牢记在心,反复琢磨,反复试验,再经过几百次的配比试验,朱利尧终于掌握了成熟的配比技术。2012年,第一把越式青铜剑终于问世。朱利尧整个人却像大病一场,全身瘫软,走路都虚得飘起来了。
那一刻,朱利尧双膝跪地,泪流满面。他当夜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经历了400多天的钻研,吃了400多天快餐,400多天不回家,烧去了几百万人民币,值了!2012年4月1日终于铸出了失传千年的青铜剑,并打破了几项青铜界学术家的论文叙说,破解了千年青铜剑迷局……
他第一次回到了上海的家,第一次见到了老婆孩子。老婆望着两年不见明显消瘦的丈夫,心痛得扶着丈夫的肩哭了。
朱利尧(右)在练习太极推手。胡思源摄
中国的金名片
但没过几天,朱利尧不得不再别妻儿,重新回到绍兴,再次完善新铸的青铜剑。他将新铸的20多把越式青铜剑一一寄给台湾、香港及大陆的中国著名刀剑收藏家,让他们提意见。反馈意见很快来了,好评如潮,一致认定这是中国最好的剑。
朱利尧又亲自带上越式青铜剑到上海交大。那些青铜器铸剑专家们拿着剑,一声不响地看了足足5分钟,脸色全变了:“你的铸剑技术已超过我们,你让我们给你提供技术,是不是太谦虚了?”
但朱利尧并不满足,他还要完善。每天晚上,他都要将新铸的剑竖在桌上看上两个小时。连续看了两个月,发现剑柄太长了一点,于是又将剑柄减短了一厘米,使整把剑看上去更协调、美观。发现剑身有小气孔。他找到哈工大铸浇系一位博士后,想请他想想解决的办法。那位博士后告诉他,这是世界性难题,因为在理论上要消除高锡气孔的概率是极低的。他又仔细对照古代越王剑,也有气孔。
“极低不是不可能。自己能不能突破这一世界性难题呢?”他想。他将所有有气孔的青铜剑都重新回炉,通过上百次试验终于成功了。
首批越式青铜剑耀眼出炉。剑身刚柔相济,两刃的前部收束成弧曲,线条流畅优美,剑身满饰黑色菱形花纹,色泽白里泛黄,黄中透红,剑首11道精细的同心圆圈圆润规整,正面近剑格处铭“胆剑精神”四个鸟篆字散发着浓浓的古意,剑格正反面镶蓝色琉璃和绿松石,整把剑充斥着王者之气。
越式青铜剑先后在全国部分展会亮相,其中的“越王剑”、“湛卢剑”、“纯均剑”多次荣获行业特等奖、金奖。在一次北京的展览会上,北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朱利尧的摊位前流连忘返。他对朱利尧说:“我一辈子没服过人,你是我服的人。你突破了世界性难题。我以后一定要到绍兴来找你。你担得起大师这个称号!”
作为越王剑原产地的绍兴引起了全国各地媒体的高度关注。央视多次到绍兴拍摄越王剑大型专题片,尤其是央视10频道手艺专题纪录片《越绝神剑》,更是让人大开眼界。浙江卫视、陕西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福建海峡卫视也是纷至沓来。
朱利尧是个完美主义,人家都说他铸的青铜剑已具王者之气。他偏说只不过是一把“将相之剑”,希望再增加一些大器稳重,再增加一些古朴雅致,真正锻铸出一把具有王者之气的青铜剑。
当代欧冶子的新梦想
用生命丈量历史的深度,以心智穿行文化的厚度。青铜越剑问世,耀金溢银,所向披靡。他用书香剑气,让深藏博物馆的文明跃然呈现,他用绍兴人的韧劲破解千年越剑的失传工艺。那一刻,绍兴惊艳世界,那一刻,中国铸剑大师朱利尧享誉天下。
“当代欧冶子”、绍兴越铸文化委员会主任、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青铜剑”铸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最具影响力十大民间艺人之首……一连串的荣誉接蹱而来。然而,这些都不能让朱利尧满足,他的目标是要填补青铜剑铸造中的新空白——铸造出难度更高的复合越王剑。通过反复试验,朱利尧终于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剑脊的锡含量16%,剑刃的锡含量高达21%。根据亲身试验得出的这一结论,朱利尧采用两次铸浇的方式,终于使复合越王剑问世。目前,朱利尧的这一成果,已获得了我国青铜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走进朱利尧创办的浙江越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剑库里放着各式越剑,金光银辉,剑气逼人。朱利尧随机拿起一把剑试性能,几下便砍断手腕粗的竹子。铸造专家刘常明研究过朱利尧制作的青铜剑,他说:“这个难度还真挺高的,我们都做不出来。”刘常明说,铸剑的难度,除了铜和锡的配比问题,还有铜锡温度的相融问题,只有凭人的感觉了,还有大量的实践。
如今朱利尧早已“墙内开花墙外香”,除了全国各地的宝剑爱好者纷至沓来,许多国外收藏家也慕名而来。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和传承者者,朱利尧还是中国传统武术优秀传承人,国内太极拳名家,精于太极拳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技击技艺。2010年他在央视的科教频道策划了四集太极拳专题片《最高境界格斗术》以及先后编写了《高手》和《练拳》等太极拳训练拳理书,引起拳界轰动。他是国内名符其实倡导科学、合理训练太极拳的先行者和推广者,在武林界被誉为“拳剑双侠”。
“和剑打交道是孤单的,为了做好这件事我已经几乎快花光所有的积蓄,家人、朋友不理解,渐渐离我远去。”朱利尧有些苦涩地说:“我现在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研究合理的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教徒弟们打太极拳和铸剑,我希望有一天我做不动时,有人能够继承下去,因为铸剑和练武包涵了我们的民族之魂,刚烈、睿智、勤劳,这些都是青铜剑教给我们的胆剑精神,丢不得。”
时下,完美主义者朱利尧又萌生了新的梦想,他正在物色山庄,想要打造一个琴书拳剑的现代乐园。借此平台,要将拳、剑、兰草、书法、小桥、黄酒整合到一起,要让人们看到这个传承是如何的有序,这样的文脉是如何清晰,而这样的古人是如何的亲切。绍续历史、文兴未来,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得更广更远。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