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感悟残奥 感悟人生(体坛观澜)

辛 江

2016年09月09日07: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将目光投向残奥赛场,收获勇气与感悟的,将不止于残疾人

体育对于残疾人意味着什么?

始于二战后的残疾人体育,最初因帮助伤残士兵康复而兴起。肢体的残缺并不意味着与运动无缘,相反,积极参与体育,对残疾人身体康复的促进已有定论。

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从“不敢走出家门”到“勇敢面对世界”,从畏惧旁人眼光到从容参与社交、展示自我,体育对残疾人在心灵层面找到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中国轮椅击剑选手冯彦可说,以前走出家门都觉得紧张,现在能够离家万里,来到异国他乡参加比赛,体育彻底改变了自己。

奥林匹克价值观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每个人都有权利参加体育运动,发展并完善自我。对残疾人而言,他们的生活也许黑暗、也许倾斜,但体育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帮助他们踏上平等融入社会的一条道路。挂在中国残奥运动员脸上的笑容,正诠释着这样的心态。

而对健全人来说,欣赏残疾人体育,往往会感受到难以名状的震撼。通过体育运动,残疾人也可以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力量,拥有高超娴熟的技巧。而他们身上那种无惧困难的气概、坦然面对残缺的心态,是属于所有人的精神财富。

1984年,平亚丽为中国拿到第一枚残奥会金牌。但国人对残疾人体育的认识只是刚刚起步。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侯斌曾说,1992年,他参加一次全国残疾人比赛时,全场只有他一个选手和两名裁判,看台空空荡荡。这样的景象和北京残奥会观众爆满的场景对比,体育对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彼此融合了解、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从北京残奥会到广州亚残运会,近年来,中国主办了一系列国际大型残疾人体育赛事,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不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触体育,他们也打开了一扇生活的多彩之门。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人数达到境外参赛的新高,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支队伍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为历届之最,其中不乏大学生的身影。残疾人运动员身体、心灵、头脑的同步强健,正是时代进步的生动写照。

将目光投向残奥赛场,收获勇气与感悟的,将不止于残疾人。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9日 23 版)

(责编:张帆、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