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杯:昭觉彝族的“世界杯”

拉 且  罗 军 文/图

2016年09月30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昭觉“拉莫”足球队

  昭觉中学、民族中学、青年创业培训中心、昭觉县新文化广场……每到傍晚时分,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昭觉县城里,到处都有彝族孩子踢球的身影。这里地处大小凉山腹心地带,总人口30.8万,彝族人口占98.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昭觉人爱踢球,当地人说,这是“拉莫杯”结下的硕果。

  比甲A更早的足球联赛

  从上世纪初开始,昭觉县的足球运动就已开展起来。民国时期,由昭觉彝族小伙组成的球队曾经与国民政府的代表队在县城的小海子坝子上进行较量,这是迄今为止彝族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足球赛事。

  之后,足球运动就在昭觉民间逐渐发展壮大。上世纪70年代,昭觉足球热最先在学校之间、机关单位之间以友谊赛形式传播。1983年,由县车队、县公安局、昭觉中学、县文化馆等单位的青年足球爱好者以及毕业待分配的大学生共同发起,昭觉县诞生了首场“足球联赛”,但是仍然属于民间性质。

  两年后,该赛事被正式命名为“拉莫杯”。“拉莫”是彝族人精神的图腾,彝语意为“虎狼之师”,有勇猛、耐力、顽强之意。

  从此,当年还是凹凸不平、满目泥泞的足球场,一下将13支队伍、300余名年轻人聚集起来。每当看着自己的孩子裹着一身稀泥、带着血肉模糊的伤口回家,家长们心痛不已。可是当他们悄悄尾随孩子步入赛场边观看时,都会被在泥中滚、摔的年轻人的顽强精神所感动。从心痛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拉莫”赛事、“拉莫”精神有了群众基础。

  在拉莫杯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县委宣传部、县团委等主办单位。之后统一由县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和旅游体育局主办,并延续至今。1986年,“拉莫杯”正式转为由县政府主办。时隔9年之后,全国甲A联赛才正式拉开帷幕。

  每一届“拉莫杯”,参赛球队除了昭觉当地组建的数支球队外,还有州内普格、美姑、西昌等17县市的足球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北京、重庆及成都等地的足球爱好者亦曾慕名前来参赛。由于“拉莫杯”并没有对参赛队员的年龄提出明确要求,因此经常能看到白发垂髫在场上一起比赛。

  社会支持延续赛事

  “拉莫杯”创办30余年来,在凉山州、四川省留下了一段传奇,全社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从第一届“拉莫杯”举办至今,县内的毛纺厂、移动公司、信用联社等几乎所有国有企业都曾对参赛队伍提供过支持。县体委、团县委、文体旅游局等单位为了延续这一赛事、延续属于昭觉的体育知名品牌作出了艰苦努力。

  昭觉人与“拉莫杯”共同成长,是最忠实、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很多人从年轻时就参赛,如今已三四十岁,仍热情组队、积极参与;有的人则多年赞助比赛,不求回报和成绩。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彝族孩子增强体质,培养他们团结友谊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正是昭觉人所津津乐道的。

  1989年,在不断涌现的新生代球员中,县政府选拔优秀球员组建了昭觉“拉莫”足球队,这是四川第一支纯彝族青年组成的足球队。拉莫足球队作为昭觉县队,开始征战国内各项业余赛事,并取得了不俗成绩。1989年荣获凉山州“月城”杯足球联赛季军;1992年荣获凉山州第二届运动会季军;2015年荣获城市“红牛”7人制足球赛凉山赛区亚军;2016年荣获四川省业余足球联赛川西赛区冠军。

  如今,昭觉的“拉莫杯”足球联赛,已经成为全县一种体育精神的象征,不仅丰富了昭觉县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还展示着昭觉青年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正如昭觉人自己说的:“拉莫杯”就是全县人民的“世界杯”。

(责编:胡雪蓉、杨磊)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