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乒超联赛开赛在即,总冠名权仍无人问津

国乒成网红 联赛却遇冷

本报记者  王继晟

2016年10月14日0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里约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包揽金牌,实现了北京、伦敦、里约3届奥运包揽12金的成绩。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10月15日将在山东滨州揭幕的2016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总冠名权竟无人问津。乒超联赛被市场冷落,再次“裸奔”,引发人们对乒超联赛价值的思考:乒超联赛走过了近20年,为何在不缺明星的情况下遇冷?

  转会市场很热闹,联赛综合开发却较差

  虽然乒超联赛冠名权未获企业青睐,曾曝出过千万元转会费的转会市场依然热闹非凡——刘诗雯以699.6万元成为新标王,她的新东家武汉安心百分百豪砸1244.32万元签下3位球员。

  但转会市场热闹之外,许多棘手问题依然存在:联赛收视率不高,观众少且忠诚度低,市场开发滞后,俱乐部等各方利益配置不够协调……最大的问题是,乒超联赛的综合开发水平低,使得乒超联赛不能吸引市场的注意力,这也让球迷和媒体对今年乒超联赛并无太多期待。

  事实上,中国乒协和各个俱乐部为办好乒超联赛进行过许多探索和尝试。比如,双色球、灯光秀、包厢式看台,又如转会政策、7分制等。信心满满的中国乒协去年还有过大动作,委托北京产权交易所和华奥星空共同搭建的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对2015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相关权益公开进行招商,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刘晓农说:“相信投资人的眼光,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广大球迷的热情。”结果,乒超联赛3000万元的打包价无人问津。这反映了乒超联赛的吸引力在降低。乒超联赛给予的市场回报能超过3000万元吗?今年乒超不再公开挂牌招商,市场仍表示怀疑。

  业内人士认为,3000万元对于云集中国乒乓球队一线主力以及全球顶尖乒乓球高手的职业联赛,其实并非天价,问题是乒超联赛如何在目前环境下冲破市场瓶颈。

  球市一直不火爆,联赛需要系统性改革

  乒超联赛的前身是1995年诞生的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赛,比赛实行赛会制,2005年后开始变革:固定主场,固定赛季,球员转会、外援引进等制度逐步建立……

  应该说,乒超联赛就国家奥运争光战略而言,对挖掘、培养、留住人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乒超联赛使得国内乒乓球运动员收入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一批国外顶级运动员也在联赛中亮相,包括波尔、奥恰洛夫、柳承敏、朱世赫、水谷隼等。通过乒超比赛,中外球员彼此增加了了解。

  乒超联赛鄂尔多斯队主教练刘伟说,乒超联赛培养、留住运动员的目的实现了,下一步应该思考如何让球市火起来。中国的高水平乒乓球比赛应该走向世界,把乒超主场搬到国外,这不仅仅是乒乓球比赛,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输出。

  刘伟认为,乒超联赛需要一个系统性调整,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在哪一个点上改一改的事情。乒超联赛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也要有短期的目标。

  职业化程度较低,联赛应多让市场做主

  没有总冠名赞助商,被认为是乒超联赛职业化程度较低的一个标志。乒超联赛市场化举步维艰,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一语道破天机,中国乒乓球现行的“双轨制”让乒超联赛改革受到制约和局限。

  所谓“双轨制”,就是乒超联赛要绝对让位于国家队比赛任务,只要逢奥运年或全运年,乒超联赛赛程必须让路。比如,今年的乒超联赛只能在奥运会后的10月中旬开打,12月底结束,第二阶段主客场淘汰赛改为赛会制,几天就打完了。

  时间是节约了,但赛会制必然使得各俱乐部主场利益受损。常规赛阶段,每个俱乐部各有9个主场,但更为关键的决赛阶段,却无法利用主场做市场推广,收入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缺少话语权,赞助商的利益很难得到充分保障。目前,乒超联赛俱乐部对队员只有使用权,并无所有权。使用权也只是在短短的联赛时段,很难给俱乐部带来实质性的收入或影响力。此外,俱乐部还无升降级压力,输赢无所谓,观众很难欣赏到“玩命打”的比赛。

  中国乒协与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二为一导致职能模糊:既制定政策规则,又指导监督;既要保证国乒的竞技水平,也要参与职业联赛市场经营与管理。这导致主办方不可能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对乒超联赛进行商业化运作与经营。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乒超联赛的市场价值,中国乒协应该积极推动改革,按照体育产业的规律去运作经营乒超联赛。有大把的球星,乒乓球运动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只要找准定位,何愁制造不出让人关注的乒超联赛!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4日 19 版)

(责编:张帆、胡雪蓉)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