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航空运动要接地气(体坛观澜)

薛  原

2016年11月11日08: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培育航空运动文化,除了以赛事、活动为载体推广之外,还应当与校园、社会等不同层面广泛对接,以多种模式激发青少年的参与兴趣,创造乐趣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体育产业“水陆空”三军闻鼙鼓而动,近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多个部委公布了《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3项规划,正是对《意见》的落实与细化。这3项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对于推动健身休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价值。

  从仓廪实、衣食足到追求更丰富、更多元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迈向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人们对生活品质已经有了更多层面、更多样貌的需求。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依托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水陆空”等运动项目具体规划相继出台,也有了坚实的底气。

  这3类运动项目发展规划中,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开展相对普及,参与人口有一定基础,参与门槛也不算高,而航空运动属于大众眼中“高大上”的项目,似乎并不容易亲近。其实,航空运动的发展尤需接地气,才能真正将政策红利、机遇窗口化为成长的动力,张开高飞的翅膀。

  在一些发达国家,航空运动有着较为深厚的民间基础和软硬件资源。比较而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已具备了一定基础,类似需求正在被激活。从自然地理条件看,我国发展航空运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和航空运动规范发展的背景下,航空运动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航空运动产业链长,业态多样,并呈现出与科技、旅游、教育、健康、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这是航空运动发展的特有优势,理应深度开掘。但也应当认识到,航空运动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期,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大众参与愿望不强、所知甚少,产业自身管理结构也需要调整完善。在社会层面,航空运动的文化培育、基础氛围尤其欠缺,如何“接地气”,面临的挑战不少。

  培育航空运动文化,除了以赛事、活动为载体推广之外,还应当与校园、社会等不同层面广泛对接,以多种模式激发青少年的参与兴趣,创造乐趣,让航空运动可亲可近。面对富有想象力的未来,自然少不了眼球效应和资本冲动,但要真正激发富有活力和良性循环的引擎,眼下根扎得越深越广,未来才会飞得更高更稳。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1日 23 版)

(责编:胡雪蓉、张帆)

关于我们

  • 人民体育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