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萍:传统武术热度不足 弘扬传武任重道远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杨磊 杨乔栋)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中国功夫的身影屡见不鲜,但是中国传统武术究竟是什么?未来中国传统武术要如何发展?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玉萍做客人民体育,畅谈中国传统武术未来发展之路。
张玉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项目也发生了变革,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中国武术孕育出了两个类型,一个是武术套路,另一个是武术散打。这是经过体育化的改造,属于体育的范畴。竞技体育的目标是要进入奥运会,要在竞技赛场上为国争光,将此项目发扬光大。然而,从武术发展的社会属性来看,当今武术更多的关注点在全民健身。正如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更多地是要为老百姓的健康服务。同时,这也是武术文化的一种传承。”
“近些年,传统武术在民间以它特有的形式在传承着。譬如,在文化部评选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项目、传承人中,武术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在80年代初,国家体委曾做过关于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也发现了很多好的拳种,最后经过专家认定并列出了129种拳种,后经认定,这129种就是我们传统武术里面的精华的拳种。而且它们都具有普遍的标准:第一,记载清晰,有据可查;第二,传承有序;第三,群众基础广泛。太极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受众基数,正是因为它迎合了当代人精神和身体上的需求。契合了社会的发展,因此非常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几千万人在练习太极拳,而全球范围内有上亿人在练。”
张玉萍表示,中国武术是伴随着中国人一生的文化,随着年龄的不同,对武术的理解和习武的目的都有不同。“在孩提时代或青少年时期,练武只为强身健体。通过练武术首先要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并努力传承。其次要磨练一个健康的身心,练就一种民族精神。中年时期,随着社会责任发生变化,习武更多地是保家卫国。而人到老年,习武的终极目标就是养生,追求延年益寿和养生保健的功效。”
近年来,中国传统武术在推广过程中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张玉萍说:“武术传播面临改革,唯有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应积极借鉴西方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汲取有益的传播经验和传播模式、推广模式等。设立武术学校是武术传播的起始端,另外少体校、少年宫、学校武术队、省市专业队等也都在武术传播链中相互配合,形成呼应。作为中国武术主管单位,目前设有社会活动部主管武术推广工作。第一,打造武术平台,每年举办很多传统类的比赛交流活动,鼓励民间武师传承;第二,创建100个武术之乡。所谓的武术之乡,一定要有它传统武术的基础,有大的人群,有它很特殊的特色。未来在指导、引导和鼓励这些传统武术的发展方面,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