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观潮:全运会的变与不变
2017年09月07日09:18 |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小字号
天津全运会已经渐近尾声,这一届全运会带给人们的最直接观感便是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的诸多变化。
增设十九个大项的群众性比赛项目,不再设金牌榜和奖牌榜,邀请华人华侨参赛、鼓励跨单位组队参赛等诸多改革举措,带给全运会的变化是空前的。
改革举措带给全运会的变化自然十分明显,全运会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人们参与全运会的方式,其实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天津人对这一届全运会有着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其中不少人加入了为全运会服务的行列,这种服务既体现在为全运会本身服务上,也体现在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上。再比如,观众参与全运会的方式也在变化,很多人愿意自己购票走进赛场感受一些全运会氛围,更有部分体育明星粉丝以各种抢眼球的方式为明星造势、同时也不忘彰显自身的存在。
有人会说,这届全运会变化太大,甚至变得有些不像全运会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天津全运会固然在变,但有些综合性赛会的内核一直没有变。比如,所有参与者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没有变,不管是惯有的专业运动参与的赛事,还是体育爱好者参与的群众性赛事,人人争胜、个个争先的大格局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比如,全运会巨大的社会辐射效应并没有变,本届全运会新增的群众性赛事之所以特别红火,这和全运会这一超级赛事平台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试想同样的群众性比赛项目如果与一些其他赛事“嫁接”,其社会影响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58岁的全运会来说,变的是办赛的方式方法,变的是参赛群体的构成成分,变的是赛事评价体系,不变的则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赛事平台这一定位,不变的则是对奋勇争先、勇攀高峰这一大型赛事精神内核的遵循。在变与不变之间,映射的恰恰是全运会合着时代节拍的前行轨迹。
(责编:张帆、胡雪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