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深V
中文观潮:因地制宜办赛应为铁律
在人民网牵手中国田协举办的“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个马拉松赛:一个是被戏称为大闸蟹马拉松的高淳马拉松,一个是有水果马拉松美誉的大荔马拉松。
高淳盛产大闸蟹,在这里将大闸蟹巧妙引入比赛,既提升了比赛的趣味性,更让赛事成为推销地方特产的上佳平台;大荔是个农业县,通过马拉松赛事展销这里的特产水果再好不过,更好的效应则在于就地取材办赛同样可以将赛事办得风生水起。
由此想到数十年前办马拉松赛就要慎重面对的大问题:支撑一项赛事长久办下去的理由,究竟是马拉松赛事中难得一见的造血功能、还是被一些花里胡哨的概念架在那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类似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同样是办赛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成就一项马拉松赛事,没有政府和社会各界拿出真金白银、人力物力支持,那是很难成行的。但一项马拉松赛事靠着各种帮衬办了起来,就要考虑如何自力更生活下去,毕竟仅靠输血而不是造血活下去的概率很小。更何况,鼓励各种层级的马拉松赛事雨后春笋般出现,为的是给爱好者提供参与平台,为的是借助赛事推动全面健身事业发展,为的是通过办赛推动体育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仅仅将办马拉松比赛当成一个炒作概念的平台,那迟早要为此种短视行为付出沉痛代价。
国内马拉松赛事越办越多、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葆有一份清醒,而因地制宜办赛理应成为这份清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里所说的因地制宜,既有对赛事规模、定位的合理把握,也包括办赛过程中巧妙运用当地资源的聪明智慧。正因如此,为持续办好单项马拉松赛事计、为推动国内马拉松良好发展势头计,因地制宜办赛理应成为铁律、成为刚需。
国内马拉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国内各个层次的马拉松赛互相依存度也很高。一旦炒作之风渐长、务实行动日少,则整个行业发展就有可能走偏。期待更多小城市能从大荔马拉松、高淳马拉松的得当运作中汲取有益经验,期待国内马拉松在野蛮生长之际仍能有所尊崇、有所敬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