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柏巍和中国女冰的百转千回
从女子冰球第一次亮相奥运会,已经过去20年了。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球队以第四名的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冰球的潜能。
20年后,现役中国女冰队队长、29岁的于柏巍坐在电视前,看着2018年平昌冬奥会俄罗斯和芬兰队铜牌之战。于柏巍一直关注着芬兰门将诺拉-莱缇,这位她在深圳昆仑鸿星队的队友。最后,芬兰队以3-2战胜了俄罗斯,踏上了奥运会女子冰球第三名的领奖台。于柏巍为队友夺牌而高兴的同时,失意也开始占据心头。
于柏巍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是在2010年的温哥华,从那时候之后,中国就一直在为重返冬奥舞台而努力。失去2014年索契冬奥参赛资格,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她相信下一次她们一定能够重返奥运。然而2016年的平昌冬奥预选赛再次落败,让她的梦想再次破灭。
“我不想认输,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对于这次预选赛的结果,于柏巍无奈地说道。尽管经历了如此挫折,她始终坚定信念,也绝不放弃:“我太喜欢冰球了,我的人生就是打球。我也热爱我所代表的中国,我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不能再打为止。”
坎坷的中国队
1998年高峰过后,中国队开始了漫长的煎熬时期。第一个出现的问题就是女冰队员数量的稀缺。随着老队员们长野之战后的退役,一时之间青黄不接,竟找不到足够的队员维持队伍的发展。全国上下仅有200名不到的女冰运动员可供挑选。
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大学联盟或职业冰球联赛,中国队队员们也没有机会和其他队伍进行规律性的比赛,保持比赛感觉和节奏。只能队内分组对抗赛,甚至是仅仅保持日常训练。
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财政支持。和很多国家地区的女子冰球队伍一样,她们的正常收入和队伍得到的资金支持都比同一项目的男子队伍要少得多。许多在役队员不能够凭这份收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后,以至于她们选择了退役,另谋一份全职的工作。
由于这种种原因,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预选赛前,于柏巍和她所在的中国队一度面临着解散的危机。
“2008年的时候真的非常困难,”在一次深圳昆仑鸿星队的团建活动上,于柏巍和我们分享了她的故事,“那个时候被告知如果我们不能够拿到2010年奥运会资格,我们整个队伍就会被解散。”
那段时间对于于柏巍来说非常难熬。
“我一定不能让队伍解散,这是我08年的时候唯一对自己说的话。我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打好球就是我唯一目标。”
于柏巍和她的队友们顶着巨大压力,开始没日没夜地训练,尽管经费紧张,各方面支持不足,她们也没有想过要放弃。2008年11月,第二轮预选赛在上海举行。为了共同的目标,中国女子冰球奋力拼搏最终获得了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资格,化解了队伍解体的危机。
然而,温哥华冬奥会后,中国女冰再次跌入谷底。在世锦赛被降为D1 B组后,中国队再也没有机会实现升组。2013年,队伍重组,其中超过95%都是年轻队员,仅保留了几位老将。
“2013年队里来了很多新队员,她们几乎都是没有大赛经验的年轻队员。我作为老将,就被选为了队长来带领她们。”于柏巍回忆道,“你可能想象不到当时的压力,还有一直升组失败的挫败感。那时候我也才24岁,但已经是队里最年长的了, 我更多时候像一个家长,不仅自己要继续提升,还要照顾好这些年轻队员们。我也明白当时的处境,尽快把年轻力量培养上来才是重振冰球最好的方法。”
昆仑鸿星给中国冰球开启了新篇章
运动员储备力量不足、大赛经验不足、财政支持不足。随着引入世界顶级联赛CWHL(加拿大女子冰球联赛)、深圳昆仑鸿星队和深圳万科阳光队的成立,我国开始着手解决这三大问题并逐步建立起中国冰球史上第一支女子职业球队。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可以参加世界顶级比赛的机会,从身边优秀的外籍队员和教练身上学来的,再加上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竞技经验,我相信我们可以组建一支不同以往的中国队。”
2017年11月19日,在深圳昆仑鸿星对阵多伦多怒火的比赛上,于柏巍在第一节比赛中就打入一球,成为了中国球员在CWHL历史上的第一粒进球,也打开了中国球员征战CWHL的新局面。
于柏巍以及中国女冰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甚至是适应全新的冰球体系和思维模式。于柏巍作为唯一一个在此之前打过国际赛事的队员,是帮助年轻队员度过这一适应阶段的关键人物。
2022年北京冬奥会
今年7月就是这位中国女冰老将的30岁生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她将是34岁,但她仍会是中国女冰的精神支柱和强大驱动力。
“从加入CWHL开始,我们中国女冰是成长得一天比一天好。我们会一直努力、一直奋斗下去的,把每一分钟的训练都落实下来,用上实劲儿。我一直相信我们总有一天可以重返辉煌,我也绝不会停下脚步。”
随着2018年平昌冬奥落下帷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入四年倒计时。中国女冰憧憬着可以在家门口、在国人面前奋力一战,这些中国女孩们将带着不可动摇的信念一步一步走下去。
(文/孙嘉旋 译/王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