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马拉松:圣地首马 完美旅程
有些地方,一生只去一次,有些人,一生只见一面,却足以在心中烙下永恒的印记。
诺坎普和梅西、圣家堂和高迪、蒙锥克山和萨马兰奇……巴塞罗那,有着许多伟大的建筑和人,对于一个体育人和足球迷来说,这里代表着记忆、荣耀和梦想。
而我这次来巴塞罗那,又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人生首马的挑战者。有着四十年历史的巴塞罗那马拉松自然成了见证历史时刻的最佳舞台。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辗转法兰克福,在巴塞罗那机场落地的一刻,竟有些恍惚,身体上的疲惫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梦想照进现实后幸福的眩晕。作为一名巴萨的球迷,能在这里完成人生的第一个全马,没有比这更酷的事儿了。
2018年3月11日,西班牙当地时间早上8点,天气阴沉,地中海的风也不似前一日早餐跑时那样轻柔、和顺,肤色各异的一群人,穿着同样的服装合影,几位银发老人聚在一起,狂放的笑声抹平了岁月的痕迹,一个姑娘隔着铁丝网,踮着脚和爱人亲吻,几个小时后,他会在这里迎接她凯旋归来。在起点最后方的集结区,我穿着短衣短裤,和姗姗来迟的文秀老师打了个招呼,作为团队里的两个“菜鸟选手”,我们计划结伴而行。
8点30分,前面区域的跑者陆续冲出起点,人群开始骚动,我们跟随着志愿者走走停停,向起点龙门靠近,现场主持人用西班牙特有的激情为我们加油鼓劲,倒计时、枪响、彩带飘落在身上,我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正式开始了。
跑过西班牙广场,一路向西北奔去,笔直的道路略有起伏,两旁的居民楼上,人们在露台、阳台甚至楼顶为我们加油呐喊。踩着7分的配速,边跑边四下张望,不断有人从身边超越,心里倒也不急。早就做好打算,首马安全完赛是要务,不被关门便是极好的了。身上渐渐热起来,额头上也渗出细密的汗珠,凉风拂过,阵阵舒爽。
跑过5公里,远远已能望见宏伟的诺坎普球场,低头看看缠在腕上的手环,那是前一天晚上在诺坎普球迷商店的收获。24年的看球经历,10年巴萨球迷,无数个深夜电视机前的守候,无数个清晨打开手机的忐忑,一次次振臂或扼腕,一次次兴奋或沮丧,在这个瞬间,被一场马拉松凝聚在脚下,就像个麦加朝圣的信徒,在圣城外许愿,保佑一路平安。
绕过诺坎普,继续向前。回头张望,已不见文秀老师的身影,索性加快脚步,心里对成绩也有了些许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路两旁的观众多了起来,很多小朋友在路边和跑者击掌,有些调皮的,还会在你靠近时把手缩回去,哈哈笑着躲到大人身后。
转过一个路口,乐队登场了,电吉他、贝斯、键盘和鼓的组合让人热血沸腾。不得不说,西班牙人是天生的歌者,前一天在民俗村,已经被现场的乐队折服,竟然就那样站着听了四十分钟,直到领队喊我吃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此时在路上,更是惊叹于他们卓越的感染力和节奏感,脚步也在乐曲的带动下又快了几分。
10公里,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和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此次西班牙之行的领队鸣哥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告诉他文秀老师还在后面,然后在他的加油声中继续前行。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不知道西班牙有没有这句谚语,点点雨滴飘落在身上,风也大了起来,身体的热量开始快速消耗,在15公里的补给站,我吃掉了第一粒盐丸和第一个能量胶,仍然没有果腹,感觉只有肉和主食才能摆平咕咕叫的肚子。路边的披萨店里飘来的阵阵香气此时都成了伊甸园里的苹果,饱含着难以抗拒的诱惑。我发誓,要不是习惯性的没带现金,又不支持手机支付,我一定会冲进店里大块朵颐。
一路挨饿受冻,踏上了第一个大折返路段,对面路上就是半程终点和20公里补给站,从路上散落的香蕉皮和橙子皮,我敏锐地判断出:有吃的了!于是打起精神,向着半程终点,不,向着食物奋力前行。好不容易熬到折返回来,冲进补给站,拒绝了志愿者递过来的矿泉水和能量饮料,却悲催地发现,吃的都没了……
跨过半程的龙门,真正的比赛开始了。从去年4月完成首个半马以来,在公路上最远只跑过21公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全新的体验。我会撞墙吗?撞墙到底是什么滋味?来不及细想,因为我还得继续跟饥饿作斗争。饥饿真的会冲垮一个人的理智,看到迎面走来的路人,包里露出的半截法棍,真的想冲上去“借”一根。当然,由于长期接受父亲和妻子这两位公安人员的普法教育,我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又消灭了一个能量胶,仍然是杯水车薪,直到我远远望见25公里的补给站,我确认,春天来了。这里,不仅有香蕉和橙子,竟然还有葡萄干、蔓越莓干、巴旦木和榛子的混合干果,最关键的是,随便吃!我永远忘不了自己没出息的样子:左手拇指和食指夹着功能饮料,食指和中指夹着半个橙子,中指和无名指、无名指和小指各夹了半截香蕉,右手抓着满满一把干果,狼吞虎咽,边走边吃。耳边仿佛响起郭德纲的声音:你这没羞没臊啊!面子和脑子却都顾不上了,天空中飘来五个大字:吃饱了再说!
终于吃饱喝足,整理行装准备继续上路,左脚足弓的位置却出了状况,只要跑起来,就一阵阵地抽筋,尝试了几次,终究无法再跑,只好改为走路,心里也不敢再对成绩抱任何幻想,只是盘算着,按什么配速走,才能不被关门。
于是我的第一个马拉松就被活生生切割为28公里的路跑和14公里的徒步,而我也很快体会到了徒步的副作用——身体渐渐变凉,最后终于凉透了。于是首马的头号劲敌从饿转变成冷,又进化成饥寒交迫,偏偏赛道一路都在阴面,往常求之不得的福利此时都成了避之不及的考验,无处可躲,无路可逃。
越过30公里,阳光终于绕过了楼宇的遮挡,洒在身上,蔚蓝的地中海也出现在视野中,清亮的天、清澈的海、清爽的风……如果不是疲惫搅了兴致,如果不是完赛的压力提醒自己,我大概会走到海边躺下,以天为盖,以地为床,睡它个地老天荒。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过了34公里,又进入了城区,饥饿、寒冷和疲惫打起了组合拳,我只能疲于应付,脑海里盘旋着两个问题:离终点还有多远?我的时间还够吗?经过奥林匹克港,穿过凯旋门,在38公里处,赛道已经渐渐解除封锁了,十字路口,往来的行人看到跑者经过,会停步让行,并且大声喊号码簿上的名字。虽然他们把“SONG”叫成了“SHONG”,但对我也是莫大的鼓励了。
熬到40公里,踏上最后一段爬坡路,大风摆下擂台,开始最后的试炼。公里指引牌被风吹倒,志愿者也开始紧张地拆除赛道边的广告牌,上坡+顶风成了最后两公里的主题,咬咬牙,紧紧腕上的手环,九九八十一难都过了,就差佛祖面前一叩头了。
回到西班牙广场,终点龙门就在眼前,也在赛道旁觅到了鸣哥熟悉的身影,从他手里接过五星红旗,披在身上冲过终点,没有想象中的兴奋,也没有意料中的疲惫,我的首马就这样在异国他乡无法言说的平静中达成了,5小时39分,成绩并不理想,却让我心满意足。
巴塞罗那大街上有一条蓝色的线,那是马拉松的基准线,只要你沿着蓝线跑,就不怕迷失方向,但是你永远不会知道,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发生哪些故事、藏着多少惊喜。
而巴塞罗那马拉松又成了这次西班牙之行的基准线,将体育、旅游、历史、艺术、文化串起,向我们展示“伊比利亚明珠”耀眼的一面。
蒙锥克山上的奥运圣火和萨翁墓;民俗村里的异域风情和烤大葱;米拉之家返璞归真的匠心和鬼斧神工的技艺;吉罗娜老城的宁静和小球会的倔强;贝萨鲁古城洗去人间污垢和岁月铅华的水塘;柏牛乐小镇时而平静时而灵动的湖面;卡雷雅的沙滩上,IRONMAN的铁人们用双脚丈量人生的长度;加泰罗尼亚赛道中,F1的车手们用速度彰显西班牙的热情;奥特莱斯的购物村里,会说中文的服务生让人甘愿敞开钱袋;科尔内亚球场中,巴萨的死敌歌颂着自己的偶像和传奇;桂耳纺织工业园里,未完成的教堂和梦想反而衬托出高迪的伟大;诺坎普的包厢中,梅西的进球和山呼海啸的队歌让一切完美无缺。
或许,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它把一座城市所有的美好铺陈开来,像展开一幅传世的画卷,而马拉松,就是画卷上那根漂亮的桃木卷轴。
巴塞罗那,圣地首马,完美旅程,一生一次,一次一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