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健康”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體育消費 漸成時尚(體壇聚焦)

本報記者 李碩 馬劍

2015年11月24日06: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
  制圖:張芳曼

  國家體育總局日前發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與2007年相比,我國城鄉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百分比明顯增加,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錢買健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此次調查“把脈”我國當前的體育消費現狀,其總結出的大數據有助於下一步制定政策,進一步提升我國體育消費總量、優化消費結構。

  實物型消費佔主導

  “雙11”堪稱是消費者的節日,在這陣“全民買買買”的風潮中,體育消費異軍突起,為這場火熱的嘉年華添了一把柴。根據阿裡巴巴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雙11”當天體育用品在阿裡巴巴網絡平台的成交額達到44.5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8.73億元上浮了55%﹔成交用戶數為1661.84萬,比去年的1035萬增長了約六成。

  自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以來,我國體育消費總額和體育消費人口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公報》顯示,當前20歲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過體育消費,人均消費926元,比2007年的消費人數比例增長67.7%,人均消費水平增長52%。

  高漲的消費背后是不平衡的消費結構,《公報》顯示在消費人群中購買運動服裝的人數比例最高,為93.9%,購買體育器材、體育書刊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8.8%和9.7%,這些實物型消費的比重大大超過了參與型和觀賞型的體育消費。阿裡巴巴“雙11”體育用品銷售額排名前十的產品也都是運動鞋、戶外服裝、運動服等實物型消費品。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張彥峰副研究員認為,實物型體育消費佔主導的原因,一是運動服裝鞋帽等體育產品兼具運動和日常生活兩方面的效用,二是小型體育器材價格相對低廉,所佔空間不大,經濟又實用。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副司長溫文認為,實物消費是第一階段,當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后,消費領域會向體育健身業和競賽表演業轉變。“目前的體育消費情況可能說明群眾的實物消費需求尚未得到滿足。”

  參與型消費待提高

  購買專業裝備只是參與健身的第一步。在“我要健身”的決心之下,有多少運動服裝被壓在了箱底?有多少跑步機在家裡落灰?又有多少人真正走出家門租場地,找教練,走上科學健身的道路?

  《公報》顯示,健身訓練場租、聘請教練等參與型體育消費在20歲以上人群的各項消費比例中隻佔8.6%,明顯低於實物型體育消費,但“場租和聘請教練”在人均消費金額中的額度最高,達到人均876元。在張彥峰看來,制約我國參與型體育消費的根本原因在於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影響了體育消費擴大。

  “當然,體育企業服務產品水平低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化程度較低、適合群眾健身場地設施相對不足、閑暇時間不足等因素也抑制了居民的參與型體育消費。”張彥峰說。

  《公報》數據顯示,在20歲及以上人群中,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過“自學”掌握體育鍛煉技能的。但健身知識的薄弱容易讓很多健身愛好者“健身不成反傷身”。“每個人的身高、體重、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健康狀況都不一樣,要根據自身條件和周邊場地選擇合適的健身方法,這都需要科學的指導。”成都體育學院張藝宏教授認為,越是初期健身者越需要掌握好適當的練習量、規范的技術動作和發力方法。

  《公報》數據顯示,有15.7%的6—19歲青少年花錢進行體育鍛煉,這一數字遠高於20歲以上人群。對剛接觸體育的孩子來說,聘請專業教練進行指導對他們養成正規的運動習慣至關重要。

  觀賞型消費潛力大

  《公報》數據顯示,隻有5.5%的6—19歲青少年花錢觀看體育比賽,而該數據在20歲以上成年人的比例也隻有6.6%,是體育消費所有分類中最低的。這一方面在於民眾的觀賽消費習慣還未充分養成,另一方面也是優質賽事資源有限,賽事服務水平較低,買票難和買票貴都限制了民眾花錢走進賽場觀賽。

  11月21日,廣州恆大隊迎來2015年亞冠決賽次回合的比賽,高漲的主場門票價格一度引起熱議。最低票價600元,最高票價達到3.9萬元。盡管票價如此高昂,但仍難阻球迷現場觀賽的熱情。

  近幾年來,中超聯賽、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等火爆的球市已經反映出民眾的觀賞型體育消費在提升,但在體育消費的格局中,這依然只是小眾。“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際體育交流日益擴大,各種各樣的體育比賽、體育表演,特別是大型國際洲際體育賽事在我國舉辦,大大地提高我國人民的體育意識及欣賞水平。”張彥峰認為,我國觀賞型體育消費群體必定會日趨壯大。

  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具有發展潛力大、輻射范圍廣、關聯度高、帶動作用強、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點。張彥峰認為,要大力推進體育健身和體育賽事的產業化進程,促進體育消費,改變體育消費中實物消費比例過高、運動健身和體育賽事觀賞消費相對比例較低的現象,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將全民健身活動與國家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4日 15 版)

(責編:王政淇、劉軍濤)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