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十三五”規劃公布 東京奧運會力爭成績領先【3】
七、擴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體育消費
(二十九)調整體育產業結構
進一步優化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制造業及相關產業結構,實施體育服務業精品工程、體育用品制造業創新提升工程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工程。加快體育產業要素結構升級,培育專業人才、品牌、知識產權等高級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點運動項目為帶動,通過制定發展專項規劃、開展青少年技能培養、完善職業聯賽等手段,探索運動項目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體育+”,積極拓展體育新業態。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體育”發展,鼓勵開發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體育生活雲平台及體育電商交易平台。與旅游部門共同研制《體育旅游發展綱要》,開展全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推介,打造一批體育旅游重大項目。
(三十)優化體育產業空間布局
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加快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合理規劃布局全國體育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區域體育產業協同發展,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峽兩岸等體育產業圈建設。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的資源優勢,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形成東、中、西部體育產業良性互動格局。聯合發展改革部門,繼續加強對全國35個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10個聯系點單位的政策指導,督促相關地區和單位切實做好聯系點組織實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創新成果,為全國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引導經驗。
專欄6: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建設計劃
統籌協調不同類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體育產業基地發展,構建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結構合理的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布局,加快足球、冰雪等項目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建設。 進一步優化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管理,樹立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品牌,全面提升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品質及管理規范化水平。 “十三五”期間,在全國建立50個產業規模較大、集聚效應明顯的縣域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100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100個特色鮮明、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 |
(三十一)培育體育市場主體
著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骨干體育企業。深化體育類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體育產業領域中國有資產的價值。引導有實力的體育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上市。鼓勵體育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項目“走出去”。積極支持體育產業的海外並購,鼓勵吸引國際體育組織或體育企業、國際體育學校落戶中國。全面落實國家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扶持中小微體育企業發展,鼓勵成立各類體育產業孵化平台,為體育領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充分利用認証認可手段,為體育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轉變監管理念,加強對體育市場的事中事后監管,強化社會監督。
專欄7:體育市場主體培育計劃
鼓勵有條件的省市設立體育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社會組織給予項目補助、貸款貼息和獎勵﹔引導已設立體育發展專項資金的省市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方向、創新資金使用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政府引導,設立由社會資本籌資的中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 加快體育資源交易平台建設,推進賽事舉辦權、場館經營權、無形資產開發等具備交易條件的資源公平、公正、公開流轉。 籌建體育產業信息服務平台,培育一批服務於體育產業的金融市場主體,豐富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構建便捷的體育產業投融資渠道。 |
(三十二)擴大體育產品供給
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體育產業領域,建設體育設施,開發體育產品,提供體育服務。聯合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根據關於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相關要求,放寬市場准入,發揮政府購買服務等支持作用,進一步豐富體育服務供給。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自主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用品知名品牌,重點支持可穿戴運動設備和智能運動裝備的研發和制造。
(三十三)引導體育消費
鼓勵各地研究制定引導體育消費的政策措施,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時間試行發放體育消費券。加強體育場館等體育消費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引導社會力量盤活存量資源,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於體育健身,鼓勵機關、學校等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推動體育企業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積極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硬件和各類主題APP拓展客戶,提升體育營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總結和推廣各地鼓勵大眾體育消費的先進經驗。
(三十四)做好體育彩票工作
堅持國家彩票的方向,把握安全運營的生命線,全力做好體育彩票各項工作。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大力強化體育彩票的公益屬性、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公信力建設。狠抓依法治彩,繼續貫徹《彩票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各項市場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與彩票管理體制匹配的運營機制。加快體育彩票創新步伐,積極研究推進發行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為競猜對象的足球彩票。適應發展趨勢,完善銷售渠道,穩步擴大市場規模。加強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績效評價,不斷提升體育彩票的社會形象。
八、實施科教興體,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三十五)完善體育科技創新體系
建立和完善資源布局合理、配置優化,適應體育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科技創新體系。以高等院校、體育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推進競技體育專項研究平台、群眾體育科學健身指導平台、體育產業科研服務平台建設。以運動促進健康、運動處方、科學健身指導與服務為重點,開展全民健身理論與方法的研究與應用。以“三大球”、基礎大項、冬季項目取得突破為目標,加強科學選材、運動防護、訓練監控、體能恢復、傷病治療、運動康復、信息分析和應用等領域研究,著力解決重點運動項目關鍵技術問題。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器材、新型體育服務技術、“互聯網+”產品為重點,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專欄8:體育科技平台建設項目
進一步理順國家隊購買體育科技與醫療服務的工作機制,鼓勵運動項目管理中心與科研單位“結對子”,圍繞運動項目和學科領域,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訓科醫競技體育科技服務平台。 積極開展科學健身指導平台建設,以群眾科學健身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引導市場廣泛參與和投入,鼓勵市場運作,努力推動全民健身科學研究成果普及、推廣和轉化。 充分發揮企業在體育產品研發和創新中的主導作用,鼓勵企業承擔和參與體育科技研發任務,努力辦好體育科技成果展示會,並依托體育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台,搭建體育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線上線下服務平台。 |
(三十六)繁榮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緊密結合體育改革與發展實踐,圍繞體育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開展研究。重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應用,鼓勵各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設體育智庫,為體育發展和重大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加強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體育理論研究骨干力量,加大青年體育理論人才的培養力度。推進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學風建設,嚴格學術規范。
(三十七)壯大體育人才隊伍
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優勢,加強體育特色專業和重點學科建設,壯大體育人才隊伍,支持高等院校與運動項目協會協同創新,共同發展。創建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深化體育院校競賽改革和創新,協調做好體育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優化體育人才成長環境,完善體育人才培養開發、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實施《2022年冬奧會人才工作規劃》,繼續實施“優秀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百人計劃”、“精英教練員雙百培養計劃”等專項人才計劃,充分發揮北京體育大學、國家教練員學院、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等機構的作用,加強教練員崗位培訓工作,提高競技體育人才隊伍質量,提升全民健身體育人才服務水平,擴大體育產業人才規模,形成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能力突出、業績顯著的骨干人才隊伍。
九、加強體育文化建設,提高體育宣傳和對外交往工作水平
(三十八)促進體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培育和傳播奧林匹克文化。加快推進運動項目文化建設,啟動體育文化精品建設工程。充分挖掘體育的多元價值,精心培育體育公益、慈善和志願文化。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扶持和引導體育文藝創作。結合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傳承和推廣優秀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保護和開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以體育為載體闡釋中國夢,推動中華體育文化走向世界。
專欄9:體育文化精品建設工程
以大型賽事為平台,總結運動項目文化特點,梳理運動項目歷史沿革,提煉運動項目文化精神,舉辦運動項目文化推廣活動,提升運動項目文化影響力。重視並弘揚優秀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促進優秀中國傳統體育項目“走出去”。 繼續辦好體育文化博覽會等品牌活動。加快中國體育博物館的建設。 扶持體育文藝創作,推出體育影視、體育文學等精品工程。做好國內綜合性運動會籌備、舉辦期間的體育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活動。 配合北京冬奧組委實施奧林匹克文化計劃、奧林匹克教育計劃,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冬奧會的濃厚氛圍。 |
(三十九)加強體育宣傳與輿論引導工作
服務黨和國家發展大局,適應媒體格局、受眾對象、傳播技術深刻變化的態勢,以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提升體育事業公眾形象為目的,以建立健全宣傳工作機制為切入點,著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大力宣傳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為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加大對體育多元功能的挖掘與傳播,加大對體育改革、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的宣傳力度,完善和健全信息發布機制,推動政府信息公開。
(四十)進一步擴大對外體育交流與合作
在“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與世界體育大國、強國發展雙邊合作關系。本著“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精神,與亞洲及周邊國家開展體育交流與合作。根據“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的原則,開展與非洲和拉美國家的務實合作,為體育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參與政府間人文交流活動,以體育交流活動豐富人文交流的內涵。以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2年杭州亞運會和參加重大體育賽事為契機,拓展與國際體育組織的合作領域,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增強國際體育事務話語權,加快體育外事人才培養。
(四十一)鞏固深化對港澳台體育交流與合作
進一步深化兩岸體育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鞏固和發展兩岸體育交流的良好局面。繼續辦好兩岸體育交流座談會,完善兩岸體育組織間的對口交流機制,打造更多品牌性交流活動。堅持“奧運模式”框架,妥善處理國際體育領域的涉台問題,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有關規定,全面深化內地與港澳間的體育交流與合作,積極支持港澳體育發展。繼續推動內地與港澳體育界的交流互動,增強港澳同胞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十、推進依法治體,提升體育法治化水平
(四十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
依法履行政府職能,運用法治思維推進體育領域各項改革。強化法治意識,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斷提升各級政府體育主管部門職權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學決策機制,確保體育發展各項決策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建立和完善體育行政部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行業協會脫鉤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
(四十三)完善體育法規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體育法》修改工作,加強體育重點領域科學立法,擴大公民參與立法途徑,構建系統的公民體育權利法律保護體系。統籌、完善體育法規體系建設。做好規章與法律、行政法間的銜接,協調體育規范性文件之間的內容,避免重復立法和法律沖突。
(四十四)切實提高體育行政執法水平
明確體育執法的權限,保証體育執法有法可依、運行規范,保障體育活動參與者的知情權、監督權。完善體育行政執法制度,合理配置執法力量,規范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責任制,確保執法人員權責統一,保証對體育執法的監督與監管。
(四十五)健全體育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
推進多元化體育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完善體育協會對職業聯賽、反興奮劑、運動員參賽資格等糾紛解決的聽証制度。研究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體育仲裁制度,加強與國際體育仲裁機構的溝通合作。充分發揮體育調解在體育糾紛解決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和完善體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對體育糾紛解決的救濟功能。
(四十六)推進體育法治宣傳教育
營造體育系統學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各級體育部門領導干部和體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恆學法、堅定自覺尊法、嚴格自律守法、積極主動用法,養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行為習慣。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等現代通訊手段,創新普法形式,提高普法效率,確保普法實效。
十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規劃落實
(四十七)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將體育發展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把體育經費、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各級體育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稅收、金融、國土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建立健全體育工作領導協調機制。
(四十八)促進區域體育發展
積極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海峽兩岸等區域體育協同發展,構建區域體育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共同打造合作平台,促進區域在體育資源共享、制度對接、要素互補、流轉順暢、待遇互認和指揮協同方面的良性互動,推動區域在體育健身圈建設、體育賽事舉辦、體育產業發展、體育人才培養交流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四十九)做好扶貧援助工作
以體育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體育扶貧工作的方式和組織形式,實施精准援助,豐富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體育生活,做好體育援疆、援藏工作,提高當地體育發展水平。
(五十)強化基礎性工作
整合力量、完善隊伍,進一步加強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統計工作,健全體育信息發布制度。完善體育標准體系,提高體育標准化水平。實施體育領域的“互聯網+”戰略,加速體育信息化建設進程。
(五十一)狠抓反腐倡廉和行業作風建設
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明紀立規,正風反腐,加大對重點領域的監督檢查,強化監督和問責力度,建立懲防結合的源頭治理體系,為體育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五十二)加強監督落實
建立目標任務考核制度,分解落實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實行規劃年度監督、中期評估和終期檢查制度。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跟蹤分析規劃實施情況,為調整目標任務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確保本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