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

貴州麻江依山就勢建設施 小場館辦大體育

記者  汪志球

2016年10月31日08: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秋季的貴州麻江飄著小雨,有些清冷,但這絲毫沒有影響76歲老人王芝群的鍛煉熱情。她一大早便來到馬鞍山體育休閑公園,順著健身步道爬到山頂,活動鍛煉。

“沒想到以前的荒涼石頭山,能變成美麗的大公園。”王奶奶言語間難掩喜悅。她回憶說,以前想鍛煉但沒處去,隻能沿著馬路走走。那時也會偶爾爬爬馬鞍山,但山路險陡,很是危險,“一下雨根本上不去。”

“想健身沒處去”,一直是麻江的困窘。貴州省麻江縣副縣長梁誼歐坦言,麻江的龍舟等水上競技項目歷史悠久,在全國賽事中成績突出。因此,長期以來,無論基礎設施的投入還是人才的培訓,“主抓競技體育”都是麻江文體工作的主線。

麻江人愛打籃球,以前全縣隻有小學校園裡有正規球場,很多村民在平壩地上用木棍支起球架做簡易球場,沒有遮棚,沒有座位。但這並不影響村民的熱情,冒雨“打水球”是常事。一遇到比賽,村民們便會裡外三層地觀看,“連房頂上都是人。”

2014年底,麻江縣選址宣威鎮政府駐地光明村,改造荒廢的牛馬市場,建起一個鎮級現代化籃球館。建筑面積達1400平方米的籃球館,內設886個觀眾席,音響電子設備一應俱全,成了全鎮的地標建筑。籃球館由村民自主管理,工作日每天下午和周末開放。籃球館門口是平坦的廣場,放置眾多健身器材,村民健身、散步、跳舞也有了去處。

“凱麻同城化,要讓老百姓感受到這些細微變化,享受到改革的紅利。”麻江縣委書記王鎮義說。隨著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凱裡市的同城化建設推進,麻江建設“康體休閑服務城”的功能定位越發清晰。發展重點從競技項目變為大眾健身項目,將完善體育平台服務功能作為民生工程來推進。

2013年,麻江投入320萬元改建老年文體活動中心,半封閉式籃球館、門球館、活動室等一應俱全﹔去年以來,投資4700萬元,依山順勢,以城郊馬鞍山為載體,建成體育休閑公園﹔投資1200萬元,在谷硐鎮、宣威鎮建成高規格籃球館,完成6個鄉鎮和56個村級文體工程,實現全縣城鄉文體設施全覆蓋……文體設施的不斷完善,不但為群眾提供了康體健身場所,更得到全省乒乓球邀請賽、羽毛球邀請賽、老年人氣排球比賽和州、縣等相關大型賽事的青睞。

“依山就勢,鎖定小場館。”梁誼歐道出麻江體育設施建設的思路。依山就勢,是將麻江的“山多地不平”變劣為優,充分利用山地資源,不大興土木,保持山水風貌﹔鎖定小場館,則是將實用、便民放在首位,避免重建輕管,降低運營管護成本,突出全民健身、運動休閑、文化娛樂、城市公園的定位。

王芝群的兒女都在凱裡工作,周末回到麻江看望她,馬鞍山公園便成了一家人游玩、健身的好去處。從幾年前沒有綠化、沒有路燈的小城,到現在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逐步改善、公共服務逐步細化,麻江的每一處細微變化,都是貼合民生需求,旨在幸福感提升。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31日 04 版)

(責編:張帆、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