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路上 成長在腳下

——筑夢足球二○一六(五)

本報記者 薛 原

2016年12月22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6年的中國足球,有一些五味雜陳的高光時刻,更有一些靜水流深的革故鼎新。2月,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正式撤銷,協會實體化邁出堅實一步﹔3月底,中國男足從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40強小組賽驚險出線,打入12強賽,但隨后又一路走低,直至換帥﹔4月,《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正式印發﹔8月,中國女足在裡約奧運會上打入八強,希望再燃。這一年,中超聯賽身價倍增,資本涌入的熱情有增無減﹔這一年,校園足球全面鋪開,“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在一點一滴踐行……

  足協改革舞起龍頭

  “我們在今年重點推進了中國足協脫鉤以后的機制體制創新和自身建設,確保脫鉤以后中國足協能走好自己的路”,國務院足球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足球協會副主席李毓毅說。

  摘下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的牌子,成為獨立的國字號體育社團,中國足協實體化是對以往政社不分、管辦不分、事企不分等問題進行的一次“外科手術”,對體育改革全局也有著深遠影響。這樣的脫胎換骨,在人事、外事、財務等資源配套方面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如今,中國足協面向社會招聘了不少新人,持續強化足協會員大會的責任。這些外界也許感受不多,但業內人士都能感受到“無聲驚雷”的味道。

  如果將中國足協實體化比喻為足球改革的龍頭,地方足協改革則是龍身和龍尾。龍頭舞起之后,龍身龍尾要隨之升騰,改革才能落地生根。12月15日,廣東省足協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廣州舉行,邁出了脫鉤改革的關鍵一步。新當選的廣東省足協主席葉細權表示,將從實現自身造血機能入手,“接下來將嚴格履行協會的章程,實現廣東足球回歸社會、回歸校園、回歸市場的目標。”

  固本強基做好細節

  保基本、強基層、打基礎,這是《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中,對2016—2020年提出的一個“小目標”。

  今年,教育部認定了約1.4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計劃在明年年底之前達到兩萬所。李毓毅說,對校園足球的認識,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有個互相借鑒磨合的過程,“現在大家對本質性的東西越來越了解,形成了共識,在抓普及的基礎上注意了提高。”

  打通校園足球的上升通道,同樣需要創新思路與模式。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說,清華大學已經恢復了足球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但目前全國隻有70所高校能招收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將來兩萬所乃至5萬所足球特色學校起來了,足球少年的進階通道銜接將是一個問題。

  缺乏場地是另一個挑戰。李毓毅說,今年,10部門聯手督查足球場地,已經走了11個省市。督查既有對場地面積的要求,也有對位置的要求,比如,要建在生活區,放在郊區誰去踢球?同時,他也呼吁學校的足球場地加大向社會開放的力度。

  把握規律踏實前行

  作為中國足球金字塔的頂端,中國男足始終是國人矚目的焦點,也是國人心中的痛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國家隊的表現,是在為過去10多年在聯賽發展、青訓建設等方面的欠賬還債。李毓毅表示,國家隊的保障機制、獎勵機制、榮譽機制等8個機制,包括大數據庫都在研究建設中。但對於眼下的戰績,的確需要冷靜面對。

  國足上一次打進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最后階段比賽還是15年前,這次以最后一名的成績驚險晉級,怎麼看待?李毓毅說,“如果把12強賽作為積累、練兵、增加對國際足壇了解的過程,首先確保打進12強成為常態。今年是第十二名,下一次打進的時候能不能到第八名,再下一次打進,如果到第四名就出線了。從這樣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過程。中國足球必須有循序漸進的心態。”

  國家隊的實力應建立在俱樂部的良性成長之上。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董事長趙鴻靖說,搞足球不是投機,必須長期投入,有計劃、有目的。今年年底,華夏幸福的五級梯隊搭建完成,而青訓體系的指導思想並不以出成績為重點,更注重按照足球規律去規劃和評價。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22日 16 版)

(責編:胡雪蓉、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