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援人數+強制新人上場 傳足協“新政”加碼

上港剛剛高價挖來亞外艾哈邁多夫。
昨日,在武漢舉行的中超聯席會議上,中國足協宣布更改中超規程——從2017賽季開始,中超外援上場人次最多3人,不分亞洲外援和非亞洲外援﹔中超18人報名名單中,必須有2名U23以下球員,其中必須有一人首發出場。目前這份新政已經下發各俱樂部,預計本周內將正式對外公布。
2016賽季中超涌現越來越多的天價外援,而代表著中國足球最高水平的國足卻在12強賽的征程中磕磕絆絆。在聯賽結束后,無論是中國足協還是國家體育總局都開始醞釀著新政,希望能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改變當下中國足球發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今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政府網站刊登了《國家體育總局新聞發言人就足球相關問題答記者問》,就目前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燒錢現象嚴重、外籍球員收入過高、不重視青訓等現存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國家體育總局對系列問題表現出高度重視。在去年12月底,中國足協向各中超俱樂部下發了限制外援政策的征詢函,即從此前的5外援注冊、上場4人(其中一人為亞外),變成注冊5外援,上場3人,要求各家俱樂部在12月29日前回復。
相比起此前的“限外”,昨日足協向俱樂部下發的“新政”中不僅有了細化措施,還加入了“上新”的條件:每場比賽18人名單中至少有2名U23球員報名(2017年為1994年1月1日后出生的球員),首發11人中至少要有1名U23球員﹔在外援人數注冊數字不變、大名單規則不變、18人規則不變的前提下,每場比賽累計上場外援3人(不區分亞外、非亞外球員)。
新政倉促留下兩大難題
中超要瘋搶年輕人?
據統計,在2014賽季中,蘇寧、申花、上港、力帆、延邊、遼足、泰達這7支球隊的94后球員是“零出場”,新政的調整對他們來說恐怕又是一道新“難題”。
盡管去年12月底中國足協向中超各俱樂部發去征詢函時已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備”,但當“限外上新”的新政昨日正式下發,不少俱樂部仍然表示難以接受,在他們看來,政策要求在2017賽季立即執行,對任何俱樂部來說都是嚴重的利益傷害。
“如果是去年11月1日公布,那麼我們還有時間去處理,現在對於很多俱樂部來說都有點措手不及,但如果足協不顧及俱樂部利益,我們也隻能執行。”一名俱樂部官員表示,“目前已經有很多俱樂部都開始向中國足協表達意見,畢竟這個新政連個緩沖期都沒有,對於俱樂部來說真的很為難,大部分俱樂部已經簽約了新外援,而且大部分都有兩三年的合約,所以現在怎麼解決合同問題,是個大難題。”
外援方面的新政為俱樂部帶來兩方面的難題:一是如何縮減外援人數並處理被“遣散”球員的合同。除了天價外援,大部分俱樂部甚至還屯積著第六第七外援,如華夏幸福、上海申花和廣州富力等﹔二是不區分亞外的措施,使得亞外很大程度隻對征戰亞冠的球隊有用。
U23球員的新政對各俱樂部來說,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些俱樂部這些年確實沒好好培養梯隊,U23球員根本踢不了中超,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拔苗助長,而且現在很多球隊要臨時去找94后球員,這又會引發新一輪的泡沫,對俱樂部來說也是經濟上的損失”。
信息時報記者 鄒甜
1亞外名存實亡
注冊外援人數依然是5人,但不管亞外還是非亞外,隻能出場三名外援。
2U23以下球員指標
每場比賽,必須有兩名23歲以下球員進入18人名單,其中要求有一名23歲以下球員首發出場,另一名球員替補出場。
球迷言論
想廢掉韓國后衛線
巴拉巴拉:五個外援,首發1名,替補席坐4名,靈活調度,簡直完美!
咪咕:足協其實是想廢掉韓國隊的整條后防線,讓他們沒球踢,這樣國足鋒線才有機會。
sign:干脆取消外援,U23以下進球一個算兩個。全U23贏球算7分。連贏七場直接就是中超冠軍!
神奇三俠:要是年輕人都傷了,紅牌怎麼辦,你還給他們驗傷?我不信!
逛逛逛:開球第一分鐘就把首發的那名U23換掉。
上賽季U23出場情況(部分)
廣州恆大:
張奧凱(2000年):
中超出場1次,共計6分鐘。
陳澤鵬(1996年):
中超6次,首發4次,共計455分鐘。
徐新(1994年):
中超出場5次均替補﹔共67分鐘。
江蘇蘇寧:(0人出場)
上海上港:
胡靖航(1997年):
2場中超均是替補,共出場24分鐘。
楊世元(1994年):
2場中超1場首發,共47分鐘。
上海申花:
徐駿敏(1994年):
2場中超均替補,共19分鐘。
北京國安:
單歡歡(1999年):
2場中超均是替補,出場63分鐘。
廣州富力:
寧安(1995年):
5場中超均是替補,共計44分鐘。
黃政宇(1997年):
6場中超5場首發共453分鐘。
符雲龍(1995年):
1次中超替補共5分鐘。
葉楚貴(1994年):
共6次中超1次首發,108分鐘打進1球。
山東魯能:
陳哲超(1995年):
3場中超均替補,共60分鐘。
劉洋(1995年):
1場中超替補,共21分鐘。
李海龍(1996年):
1場中超替補,共29分鐘。
王炯(1994年):
2次中超均首發共119分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