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球場與課堂一樣閃亮(體壇觀瀾)

薛  原

2017年08月0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改變中國足球的面貌,根基在青少年,希望在青少年。擴充完善並創新青少年足球發展模式和體系,既是為中國足球的“金字塔”奠基筑底,也是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注入強健的基因。近年來,足球青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從職業俱樂部梯隊到教育系統的足球特色學校,不同類型、不同路徑的青少年足球培養模式競相亮相,圍繞足球青訓的話題,也有了更多觀察的角度。

  今年暑期,恆大足球學校的招生頗為火爆,600個名額引來全國3萬多名足球少年的青睞。與之對應的兩個現象是:由恆大足校組織的暑期國際青少年足球賽,吸引了223支隊伍、約3000名青少年球員參加,規模可觀﹔足校已有132人次入選各級國家隊,其中蔡明民身披U18(18歲以下)國青隊戰袍,在近日的國際邀請賽上連續3場有入球,引來關注。

  如果說恆大足校在學生“精於足球”這個辦校宗旨上已初見成效,另一方面,“立足社會、實現個人價值”更是這所新型足校念茲在茲的理念。去年高考,足校首屆40名高三畢業生中有35人被各類高校錄取,不乏華南理工、西南大學等名校﹔去年中考,足校不僅有學生成為學校所在地廣東清遠市清新區的單科狀元,還有人入圍該區總分前十名。學生的成才途徑中,既有成為職業球員的方向,也有參加普通高考或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考試等出路。踢球與學習,球場與課堂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並行不悖,進一步還可以相輔相成,這一實踐過程更令人感到價值所在。

  一直以來,踢球和上學,或者說從事競技體育和接受通識教育似乎總難兩全。但如果魚與熊掌果真不可得兼,勢必會對競技體育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帶來“如何持續”的困擾。要搭建可持續發展的青訓體系,體育的規律、教育的規律必定是疊加的﹔成長的規律、成才的規律當深入研究。恆大足校帶來的積極啟示在於:培養“有文化底蘊的足球人”和“有足球特長的文化人”,這樣的模式既可以成立,更應該鼓勵。

  初試啼聲可喜,未來的成長更要有耐心。足球青訓體系的重塑,事關中國足球的基礎和長遠,還需要更多的實踐探索。其中的關鍵一環,在於對規律的把握、對先進理念的堅持。而足球的根扎在千千萬萬青少年之中,不僅是為中國足球強基固本找到出路,更深遠的意義還在於促進教育理念真正圍繞孩子的全面成長、健康成長去落實。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4日 15 版)

(責編:張帆、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