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運會已經落幕,但這一屆全運會所釋放的改革紅利將長久延續。
增設19個群眾性比賽項目,讓數百萬人參與到“我要上全運”的選拔中來,數千人走進全運會群眾性比賽決賽現場。所有親身參與了全運會群眾性比賽的人,其興奮與喜悅自不待言。更多關注全運會群眾性比賽的普通人,也會從中找到一份熟識與親近,獲得非比尋常的樂趣。這樣一種引領、帶動作用,是以往僅靠觀看專業運動員比賽所無法比擬的。
鼓勵跨單位組隊參賽、提倡跨界跨項選材、邀請華人華僑參加全運會等創新舉措,既讓多年固化的全運會參賽模式發生可喜變化,也讓人看到了全運會開門辦賽的氣魄與胸懷。已經走過五十八載歲月的全運會,確有必要打破既有利益藩籬,確有必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確有必要敞開胸懷接納更多參與者、服務更多愛好者。
第十三屆全運會上最溫情的一幕,來自於將獲獎運動員的教練一並請上領獎台的舉動。當教練員也有機會站到領獎台上嘗嘗獎牌的滋味,表面上看是為了讓教練員走上前台,實際上則是對教練員群體辛勤付出的尊重。這一創新舉措,暖了教練員的心,也讓獎牌承載的正能量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作為全運會承辦地,最忌諱的就是為了辦賽而辦賽。此次天津承辦第十三屆全運會,不但把為數眾多的體育愛好者請進全運會賽場,更借承辦全運會之機將“全運惠民、健康中國”落到了實處。天津人之所以對全運會滿懷深情,部分原因來自於這座有體育基因的城市對承辦國內最高水平綜合性賽事的自豪感,更大的原因則來自於承辦全運會給天津市民帶來的健身便利與民生福利。
第十三屆全運會已經落幕,這一屆全運會所開啟的改革創新嘗試將持續推進下去。讓全運會改革紅利惠及更多人,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全運會改革成果,也有利於為持續推進全運會改革創造良好環境。而將全運會改革成果轉化為擴展參賽人群紅利、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紅利、后備人才脫穎而出紅利、公共體育服務更便捷紅利、市民生活更舒心紅利,也是體育事業服務於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題中應有之義。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6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