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5日,北汽男排球員谷佳豐(左)、約翰·佩林(中)在比賽中攔截四川男排球員杜海翔的扣球。當日,在2017—2018賽季中國男排超級聯賽第一輪比賽中,北汽男排主場以3︰0戰勝四川男排。 |
定做個性化隊服、球迷評選“全場之星”、揭幕戰網絡觀眾突破600萬……更名和升級后的2017—2018賽季中國排球超級聯賽,一亮相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新媒體版權收入有望達到3000萬元的預估數據,更令一些樂觀的球迷喊出“世界第一排球聯賽”的口號。
排球是“三大球”當中唯一拿過世界冠軍的項目,排球聯賽的發展步伐卻一直落后於足球聯賽和籃球聯賽。而今步入“排超”,這項創辦了21年的聯賽終於有了職業化的味道。不過,要從排球大國邁向排球強國,絕非改個名字那麼簡單。
聯賽升級、投入增大,將深厚的群眾基礎轉化為球市
走進北汽紳寶男、女排的主場北京光彩體育館,全新的賽場、精美的裝飾、絢麗的燈光、動感的音樂,讓人仿若置身於劇院,現場氣氛更是火爆至極。
北汽紳寶男排隊主教練李牧對此感慨頗多:“本賽季場上氣氛、場館包裝煥然一新,今年聯賽更名為中國排球超級聯賽。作為一名排球從業者,看到新變化、新場面非常開心,隊員打起球來也會更帶勁兒。”
排球聯賽的深化改革,早在上賽季就已起步,排球之窗攜手中國排協,成為中國排球聯賽商務運營推廣合作伙伴,排球聯賽步入改革發展的快車道。通過增加比賽獎金、引進“鷹眼”系統、重啟全明星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聯賽持續升溫。新賽季升級為中國排球超級聯賽后,排球之窗在賽場包裝、賽事運營等方面總投入接近1億元,各俱樂部拿到的參賽經費也將有所提高。
一系列大手筆改革舉措和高資金注入,給多年來不溫不火的排球聯賽增添了活力,也吸引了更多合作伙伴,匹克體育等10家企業和品牌相繼牽手“排超”。在版權運營上,蘇寧體育等10余家媒體平台購買了賽事版權,新賽季將轉播不少於300場比賽,新媒體版權總收入有望超過3000萬元。
積極朝職業化靠近,將深厚的群眾基礎轉化為球市,這一改革思路推動排球聯賽逐漸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隊伍擴軍、賽期延長,所有專業球隊納入聯賽大盤子
規范化、市場化、職業化的發展方向,一直是中國排球聯賽多年來追求的目標。今年中國排協成立了聯賽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為升級后的聯賽添柴加火。
本賽季,聯賽參賽隊伍由男、女各12支擴軍至各14支,賽期延長到5個月,總決賽賽制從過去的五場三勝制改為七場四勝制。改革不僅增加了比賽的懸念和觀賞性,而且對提升聯賽影響力、擴大排球人口大有幫助。
中國排協表示,將現在所有專業排球隊全部納入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的大盤子,是激發中國排球超級聯賽職業化、市場化和產業化潛力的有效手段。
改革瞄准的是未來,不僅有長期規劃,更有長遠目標。排球之窗董事長高宏表示:“排球項目在國內有著良好的傳統和受眾基礎。把中國排球超級聯賽打造成世界最好的排球聯賽,是我們和中國排協的共同願望。”
引援引資、市場運作,仍要堅定信心做一些大膽嘗試
11月7日,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參加活動時談起排球聯賽,“我覺得目前聯賽的水平還不夠高,應該吸引更多的觀眾。中國女排在世界范圍內非常有關注度,然而國內聯賽的球市並不好。”
從全球范圍看,排球項目還沒有一個國際性的職業聯賽,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探索之中。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易劍東看來,職業化體育有個共生性問題,即實力均衡、競爭激烈,才有可能健康發展下去。而在排球聯賽職業化方面,國外成功經驗並不多。
力爭打造成世界上最好排球聯賽的願望是美好的,只是目前的排超聯賽離“世界最好”還有不小差距。各俱樂部始終沒有擺脫各省區市體育局管轄下的專業隊模式,人才流動難以真正實現。
新賽季排超聯賽已經開賽,上海女排、北京男排等有實力的俱樂部聘請了高水平外援,一些俱樂部卻尚未找到冠名贊助商,仍處於“裸奔”狀態。至於每年近百萬元的青訓投入、后備培養,也受困於囊中羞澀,很難實現。據了解,不少俱樂部在資金投入、運動員轉會、外援引進等層面依然進展不理想。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今年排超參賽隊伍增加了,外援數量反而減少了。對於整體實力欠佳的男排聯賽來說,國際高水平外援的“缺席”,可能使得一些場次的比賽強弱分明、缺少競爭。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全強表示,“排球聯賽要想取得長足進步,繼續深化改革的決心必須堅定,還要做一些大膽嘗試。”站在新的起點,聯賽未來可期,但排球職業化仍在路上。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0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