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苦練 梅花香自苦寒來
——探究“中國游泳為何‘浙’枝獨秀”之訓練篇
浙江游泳隊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堂實打實的訓練課,從高原訓練到出國外訓,從有氧訓練到力量訓練,浙江泳軍在創新的過程中穩中求變,在不斷實踐、求証過程中又實現了內在蛻變,這才有了“中國游泳看浙江”的美譽。
冬訓即將到來,浙江游泳隊又將前往昆明高原。“上高原”的傳統已堅持了十幾年,每年隊員們都要去昆明三四次。經過一年的大賽考驗,運動員往往在這個期間最疲憊。所以,教練徐國義對隊員的要求就是以調整為主。在他看來,冬訓是為了讓運動員在系統化的訓練之后調整生理和心理狀態。他說:“冬訓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身心,儲備體能,為來年的比賽做准備。”
一天兩訓,每次游6000至6500米,高原的任務量不算重,但在訓練中教練會摳細節,要求保証水花效果,把泳姿調整到最佳,如果達不到訓練要求,那重新再游一次也是常有的事情,有時練不好,嚴格的徐國義也會不留情面地加大訓練量。水中憋氣,這是不少老運動員抗拒的訓練項目。對憋氣不在行的徐嘉余表示,水中憋氣確實是他主要想提高的內容,因為這個訓練能夠讓他在平原訓練時更好地調整鼻息,減少換氣時間,提升速度。
苦是苦,累是累,可長期實踐証明,高原訓練大大提高了運動員的有氧能力,這也讓浙江游泳率先崛起。
除了“上高原”,浙江泳軍更擅長“走出去”。10月31日,孫楊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前往澳大利亞的布裡斯班,開啟為期1個半月的外訓。這也是他第七年奔赴澳洲進行拉練。早在2009年,丹尼斯就向在國家隊的浙江選手發出邀請:“你們把孫楊交給我,我還你們一個世界冠軍。”彼時,海外拉練對於浙江游泳選手來說仍是空白,多虧國家隊大開綠燈,在浙江省體育局、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和相關市體育局大力支持下,2010年,朱志根帶著幾個隊員奔赴澳大利亞。隨后的幾年,澳洲便成了浙江游泳隊的“加油站”,近幾年還將訓練地點延伸到美國。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泳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選手都有留洋訓練經歷。
教練鄭坤良表示:“丹尼斯在中長距離上的訓練,以量為主,以強度為核心,一次備戰下來沒有調整期,天天要求高強度。澳大利亞的訓練理念包括體能訓練和小肌肉群的訓練模式,對我們教練組來說都是很好的借鑒。”
張亞東說:“我們出去學習,是為了學習別人的方法,最終結合自身特點,找到浙江游泳自己的訓練模式。”
“浙江游泳的精神,除了團隊協作,就是共同拼搏進步。教練員、運動員、管理團隊每一個訓練環節都銜接得非常好,這才有了浙江游泳目前的水平。”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競技二系主任盧剛認為,從最早的奧運冠軍羅雪娟、葉詩文、孫楊,到世界冠軍陳樺再到今夏問鼎布達佩斯世錦賽的徐嘉余,以及全運會上浙江健兒刮起的“泳池風暴”,浙江游泳正在走上良性循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