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冠近七成進球來自外援 中超球隊還需苦練內功
北京時間昨天,亞足聯更新了各會員協會技術積分排行榜,中國以總分95.928分力壓卡塔爾、阿聯酋、韓國等國,繼續高居第一。按照規則,該積分由國家隊和俱樂部球隊的成績決定,兩者分別佔比10%和90%。在中國男足國家隊近期戰績欠佳的情況下,中國排名榜首主要依靠中超球隊在亞冠賽場的出色發揮。
在2018賽季亞冠聯賽小組賽上,4支中超球隊總積分達到創紀錄的41分,其中上海上港隊、廣州恆大隊、天津權健隊均獲出線權,整體表現上佳。不過,外援貢獻了中超球隊近七成的進球,國內球員發揮的作用遜色一籌。從近幾個賽季亞冠的發展趨勢看,中超球隊要想走得更遠,還需加強多線作戰的能力,並提升國內球員的水平。
亞冠將再上演“中超德比”
亞冠小組賽6輪戰罷,首次參賽的權健隊雖列E組第二,但積分多達13分﹔恆大隊、上港隊分別以12分、11分排名G組和F組第一﹔加上以5分位居H組末席的上海綠地申花隊,4支中超球隊累計拿到41分,創歷屆新高。此前中超球隊亞冠小組賽總積分最多的一年為2016賽季,當時上港隊、恆大隊、山東魯能隊和江蘇蘇寧隊共獲40分。
通過計算場均積分,4支中超球隊得到約1.7分,僅次於2017賽季的場均約2分,但當時隻有3支中超球隊參加小組賽。
和去年一樣,今年亞冠也出現了3支中超球隊攜手晉級東亞區8強的局面。根據1/8決賽賽程,上港隊挑戰日本鹿島鹿角隊,恆大隊對陣權健隊﹔繼上賽季之后,亞冠賽場將再度演繹“中超德比”。
值得一提的是,4支中超球隊在小組賽與日本球隊的交鋒中取得3勝5平,保持不敗。遍覽東亞區8強,中國、韓國各佔3席,日本、泰國各佔1席。
“外援依賴症”依然存在
自2009年亞冠改制后,2010、2011、2012、2013賽季均隻有1支中超球隊挺進東亞區8強,2014、2015、2016賽季則分別有兩隊晉級淘汰賽。不難看出,中超球隊在洲級大賽上的競爭力正逐漸增強,形成了一定的“集團優勢”。
不過,盡管上述一系列數據亮眼,但中超球隊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兩屆賽會冠軍恆大隊狀態“慢熱”,直到小組賽末輪主場擊敗日本大阪櫻花隊之后才鎖定出線名額﹔亞冠新軍權健隊臨場應變不足,曾在客場3比6慘敗給韓國全北現代隊﹔申花隊則未嘗勝績,以5平1負慘淡收官。
需要指出的是,與日本、韓國球隊相比,中超球隊對外援的依賴程度更高,處於比賽相持階段或面臨“逆風球”時往往要靠外援的個人能力改變戰局。據統計,中超4隊小組賽總共打入43粒進球,其中30次破門來自外援。恆大隊外援高拉特、阿蘭、古德利分別打進5、4、1球,佔全隊進球數(12球)的91.7%﹔上港隊攻入的10球裡也有8球來自外援。
正因大牌外援的存在,上港、恆大、權健等隊才能立足亞冠,爭得一席之地。而申花隊被淘汰出局,很大程度上緣於瓜林等外援發揮不理想。
多線作戰能力有待提高
搶眼的外援反襯出國內球員的遜色。亞冠射手榜上,權健隊國腳趙旭日以3球並列第20,其他中國球員無人躋身前30名。本土球員實力偏弱的現象在各支中超強隊身上仍比較明顯。
其實,回望過去幾屆亞冠,最終捧杯的球隊都擁有高水平的本土球員。以2013和2015賽季奪冠的恆大隊為例,除了穆裡奇、埃爾克森等強力外援,鄭智、馮瀟霆、曾誠等國內球員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內、外援實力若差距過大,也不利於隊內磨合和攻防均衡。
對於3支出線的中超球隊來說,淘汰賽的強度、對手實力均有所提升,加之中超競爭激烈,如何兼顧好兩線作戰成為一大課題。客觀講,現階段大多數中超強隊尚不具備多線作戰的經驗和能力。上賽季,上港隊亞冠、中超、足協杯三線發力,結果卻顆粒無收﹔蘇寧隊雖然亞冠小組賽提前兩輪出線,但在中超賽場卻陷入保級泥潭。
因此,中超球隊若想在亞冠賽場創造佳績甚至沖冠,多線作戰的能力及國內球員的實力均有待提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