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 不只是跑步(我運動 我快樂)

唐維紅

2018年06月13日04: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跑在路上,我時常思考一個問題:除了速度與距離,馬拉鬆還應承載些什麼?

  讓城市更美好

  2016年,我第一次參加蘭州馬拉鬆。那時的我,才完成過一個半馬。在蘭馬的賽道上,我和50位志願者一起推著輪椅,幫助殘疾人朋友完成了“夢想1公裡”,完成了他們人生的第一個馬拉鬆。

  “夢想1公裡”是在常規馬拉鬆賽事上為殘疾朋友設計的距離為1公裡的馬拉鬆體驗跑,雖然隻有1公裡,但鳴槍、撞線、頒獎等環節一個也不少,旨在幫助殘疾朋友融入社會、建立自信。直到現在,我還能記起沖過終點時我推著的那位大姐開心的笑容。

  此后,這樣的公益活動又先后在雄安馬拉鬆、舟山馬拉鬆等賽事中亮相。馬拉鬆+公益,讓42.195公裡的賽道不僅展示了當地的美麗風光、民風民俗,也承載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對節能環保的倡導,傳遞滿滿的正能量。

  一場賽事領跑一座城市,城市與馬拉鬆賽事共同成長。以蘭馬為例,當地政府以舉辦馬拉鬆為抓手,近幾年城市綜合管理和建設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蘭馬觀眾的熱情之高,在跑圈是有口皆碑的,而這一切源於蘭馬帶給這個城市的變化。

  讓人生更精彩

  為什麼馬拉鬆格外引人關注?有學者將之歸結為,馬拉鬆可以磨煉意志、鍛造人格、提升心智。

  今年,我第三次跑蘭馬,這也是我的第十個全馬,成績是5小時41分。正如有人說,跑步讓我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健康、陽光、堅持——這是屬於跑者的精氣神。

  現在中國馬拉鬆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賽事數量不斷創新高。從2017年起,“人民體育健康中國”馬拉鬆系列賽拉開帷幕,在河北淶水、甘肅臨澤、陝西大荔……馬拉鬆賽辦到了三四線城市。

  在這些城市辦賽,存在交通不便、投入不足、招商困難等問題,而運動健身理念的倡導、跑步人口的培育、跑步業態的打造,也不是一蹴而就。但要看到一場馬拉鬆為當地留下的積極成果,比如對跑步的科學認知、對馬拉鬆精神的理解、跑道等硬件的投入和改善。馬拉鬆,讓更多百姓享受到體育強國建設的獲得感。

  讓交流更順暢

  來自美國的石斐然今年40歲,2016年到人民網工作,平時很喜歡跑步。今年4月21日,他和小伙伴們以直播、短視頻、圖文報道等全媒體的形式,用中英文全方位報道了西安城牆馬拉鬆。據不完全統計,那一天在人民系全媒體上,西安城牆馬拉鬆的觀看和閱讀數超過1300萬。

  在媒體進入移動化、視頻化、社交化的今天,馬拉鬆已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載體。在這條路上,不管你是初跑者,還是六星跑者,不管配速是430,還是630,隻要堅持跑下去,跑出的是健康,跟上的是時代的前進步伐。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3日 23 版)

(責編:袁勃、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