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賽事 遭遇“成長的煩惱”

本報記者  劉  峣

2018年12月11日05: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朋友和家長參加2018合肥國際馬拉鬆賽親子跑的比賽。
  新華社記者 張 端攝

  參賽選手在2018上海國際馬拉鬆賽中。
  郭長耀攝(新華社發)

  剛剛過去的周末,中國多地出現氣溫驟降和雨雪天氣。不過,寒冷並未阻擋馬拉鬆跑者的熱情,多場馬拉鬆賽事在風雪中如期舉行。在浙江諸暨,初雪方霽的賽道別有一番景致﹔廣州馬拉鬆賽上,約3萬名跑者在細雨裡盡情奔跑……

  時值年末,馬拉鬆的熱度依舊不減。但近期多場賽事出現爭議事件,讓馬拉鬆走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賽事組織、選手管理、跑者素質等方面的問題浮出水面,讓人們看到了高速奔跑背后的隱憂。

  馬拉鬆賽事遭遇“成長的煩惱”,並不意外,也絕非壞事。隻有盡早“解憂”,才能跑得更快更健康。

  

  負面事件頻出

  最近,“終點線”成了馬拉鬆比賽的關注焦點。12月9日,在“奔跑中國”馬拉鬆系列賽——諸暨西施馬拉鬆賽上,完成比賽的選手沒有受到其它的干擾,而是第一時間披上了御寒的毛巾。賽會的溫暖之舉得到不少贊譽。

  輿論的關注來自於多起事件的發酵。半個多月前,同為“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蘇州太湖馬拉鬆出現有爭議的一幕。沖刺階段,中國選手何引麗在同對手爭奪冠軍時,兩度被進入賽道遞送國旗的志願者干擾,最終無緣金牌。幾天前,在南寧馬拉鬆賽上,奪冠的埃塞俄比亞選手剛剛沖線,就被工作人員拉到一旁同“奔跑中國”的旗幟合影。一時間,關於馬拉鬆賽事的專業化等話題,引發各界討論。

  此后,中國田協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加強全國馬拉鬆賽事競賽組織管理的通知》,要求各賽事組委會高度重視競賽組織工作,嚴肅賽風賽紀,嚴格執行馬拉鬆比賽的規則和競賽規程。通知中特別強調,任何儀式和活動不得影響比賽的正常進行,不得影響選手公平競爭。

  除了賽事本身的爭議之外,參賽跑者的行為同樣受到關注。紹興馬拉鬆賽上,一名跑者兩次暈倒,被急救后依然不顧勸阻,要求繼續參賽。而深圳南山半程馬拉鬆則出現大范圍違規現象,眾多選手被曝集體“抄近道”,該事件甚至被美、英等外媒報道。事后,258名選手因違規行為遭到組委會處罰,偽造號碼布及替跑選手被永久禁止參加該項賽事,其他違規行為選手(包含穿越綠化帶)兩年內禁止參加該項賽事。

  賽事運營不成熟

  “雖然很多城市競相舉辦馬拉鬆,但賽事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在跑友服務上。”跑者朱躍參加過近20場馬拉鬆,在談起參賽的經歷時他表示,一些馬拉鬆比賽賽道規劃不科學、完賽服務簡陋、指示標識不清、獎牌質量太差……種種“槽點”給跑者帶來了不佳體驗。

  日前舉行的2018全國田徑工作會議透露,截至11月2日,中國今年已舉辦800人以上的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賽共計1072場,參加人次530萬,相較2016年增幅超過90%。民眾健身運動熱情的釋放、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參與,為馬拉鬆賽事“狂飆”創造了條件。但辦賽能力和跑者素質的缺乏,同樣造成賽事亂象的產生。

  有馬拉鬆賽事運營者表示,舉辦馬拉鬆賽事需要成熟、專業的賽事公司。雖然目前很多賽事服務方已經擁有充足的辦賽經驗,但即便是一些具備影響力的賽事公司,也存在不少問題。在賽事數量增長、快速擴張的過程中,專業性與專注性沒能跟得上,比賽看似很專業、很熱鬧,不少問題也暗藏其中。

  北京醫師跑團團長朱希山舉例說,雖然中國田協發文要求馬拉鬆賽事增加醫師跑者數量,但有的賽事將醫師跑者換成了“急救跑者”。前者是擁有專業資質的職業醫生,后者大多只是接受過簡單急救培訓的普通跑者,一旦出現緊急狀況,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賽道上的鑒別診斷很重要。同樣是昏迷,有可能是心臟驟停,也有可能是低血糖、中暑甚至是過敏,處置方法都不一樣。如果看到跑者昏迷就進行心肺復蘇,可能會造成危險。”朱希山說,醫師跑者必須專業化和精准化,要根據比賽的特點來設置,不能因為跑的人多了、市場大了而輕視甚至忽視。

  事實上,包括醫師跑者在內,一場成功的馬拉鬆賽事涵蓋了跑者、志願者、贊助商等諸多環節,往往會佔用極大的公共資源。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馬拉鬆賽事較為發達的國外城市,由於產業鏈的成熟,相應的配套服務比較完備。但我國的賽事服務產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和贊助商的支持和參與。當馬拉鬆賽事承載著太多的“責任”,跑步本身的價值就在有意無意之中被削弱了。

  規范管理求解

  盡管賽事質量“良莠不齊”,但在每年千余場賽事的市場助推下,多地的馬拉鬆比賽脫穎而出。頂級梯隊的北京馬拉鬆、上海馬拉鬆、廈門馬拉鬆等賽事,往往一簽難求。西安國際馬拉鬆、成都國際馬拉鬆等新興賽事,也受到了跑友的追捧。“明年還要來跑”,或許就是對一場馬拉鬆最大的肯定。

  細數這些賽事的成功原因,重視參賽選手的服務、重視比賽的細節和體驗是共性所在。朱躍說,今年的廈門馬拉鬆遭遇暴雨,主辦方將完賽場地由室外轉移到室內,解決了跑友賽后拉伸、更換衣物的需求﹔北京馬拉鬆領物流程專業,賽中的補給點充分,醫療點密集﹔上海馬拉鬆的志願者非常熱情,主動蹲下來幫助完賽選手解開跑鞋上的芯片。

  “讓跑者開心跑完全程並非易事。”朱躍說,“口碑非常影響馬拉鬆賽事的壽命,我希望有更多‘為了跑友’的馬拉鬆。”

  對於馬拉鬆賽事的規范與管理,中國田協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標准文件和監督管理意見,並開啟了專業競賽組織培訓計劃。今年,各地對替跑等違規行為的查處與懲罰力度也在增強。在深圳南山馬拉鬆之前,長春、廈門、蘭州、大連等馬拉鬆賽事也開出了禁賽的罰單。在上月舉行的杭州馬拉鬆賽上,還在檢錄環節首次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協助查出了11名替跑者和2名號碼布造假者。

  根據國際經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越5000美元時,會進入以馬拉鬆為代表的全民路跑體育消費周期,這被稱為“馬拉鬆賽事現象”。而今,馬拉鬆運動正成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國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寫照。而馬拉鬆賽事“成長的煩惱”,終歸要靠成長解決。受訪者表示,隨著賽事管理者與跑者的專業化不斷提升,馬拉鬆賽事有望逐漸步入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鏈  接

  馬拉鬆引領中國全民健身時尚

  2018全國田徑工作會議近日在昆明召開。根據會議公布的數據,截至11月2日,我國2018年已舉辦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賽共計1072場,參加人次530萬。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証賽事310場,參賽人次320萬。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於洪臣在會上表示:“以馬拉鬆為龍頭的群眾體育蓬勃發展,引領了全民健身新時尚。”

  於洪臣表示,馬拉鬆及路跑類賽事的持續火爆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比賽場次多、參賽人數多﹔二是相繼推進了“我要上奧運”、奔跑中國、“小康之約”、中國馬拉鬆大滿貫、韻動中國、社區跑等特色系列品牌賽事﹔三是組建了中國馬拉鬆賽事聯盟,推廣發行馬拉鬆“護照”,加強馬拉鬆業務培訓和人才梯隊建設。

  此外,在規范馬拉鬆賽事管理方面,中國田徑協會修訂完善了《中國馬拉鬆管理文件匯編》,制定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國馬拉鬆競賽報名參賽資格審查制度的通知》,編寫並即將面向社會發布馬拉鬆參賽指南和辦賽指南,加大了馬拉鬆賽事興奮劑檢查工作。

  針對馬拉鬆運動發展與其他田徑群眾活動開展不平衡的問題,中國田徑協會表示,將堅持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群眾體育賽事,2019年著重設計除路跑賽事外的越野跑、徒步走等相關活動。

  (據新華社電)

(責編:岳弘彬、胡雪蓉)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