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大看台

中國舉重隊積極備戰亞錦賽 直面新挑戰力士巧練成

本報記者 李 碩

2019年04月08日05: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面對國際舉聯在東京奧運周期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國舉重隊通過嚴格的訓練錘煉隊伍,運用科技保障備戰,幫助隊員適應變化,提升競技水平。如今隊裡的訓練更加科學,既提升了隊員力量的穩定性,也有效地預防了傷病。

  

  4月20日,舉重亞錦賽將在浙江寧波開賽。作為奧運積分金牌賽事,亞錦賽對中國舉重隊而言,不僅是奪取積分的關鍵賽事,更是一次重要的檢驗。

  國際舉聯在東京奧運周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無論是級別的調整還是參賽名額的獲取方法,都給中國舉重隊帶來了新的挑戰。經過接近一年的適應,中國舉重隊在世錦賽和世界杯均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面對亞錦賽的考驗,隊伍需要在備戰中進一步提升實力。

  穩定狀態 應對新課題

  在2月底落幕的舉重世界杯上,中國隊獲得了31金,並打破了9項世界紀錄。但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級別更改后,我們創造和刷新了不少世界紀錄。但這些世界紀錄是新設立的,並不是經過20多年沉澱的紀錄”,中國女子舉重隊總教練張國政表示,“有的級別我們隊員的實力還不強,有的級別隊員是‘獨苗’,備戰中需要盡快解決在比賽中暴露出的問題。”

  以往奧運會參賽資格隻需要參加世錦賽即可拿滿,而運動員在東京奧運周期則需要在3個階段至少參加6站積分賽,取4站最好成績計算積分排名。密集的比賽給中國舉重隊帶來了新挑戰。在世錦賽和世界杯均打破女子64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的鄧薇坦言,比賽間隔短讓她的精神一直高度緊張。

  “我們正在積極適應小周期、快節奏、大強度的訓練方式”,中國男子舉重隊總教練於杰表示,“比賽多其實是好事,可以充分鍛煉隊員的比賽能力,在較短周期通過比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於杰說,冬訓期間隊伍的訓練重點是試舉的成功率和穩定性。在世界杯的比賽中,訓練成果初現,隊伍將利用亞錦賽進一步檢驗效果。

  增加體重 適應新級別

  去年,國際舉聯公布了東京奧運會的新級別,中國舉重隊的很多隊員都需要增加體重來適應新級別。

  女子69公斤級選手張旺麗在級別更改后先升到了71公斤級,並在去年世錦賽的71公斤級別比賽中斬獲3枚金牌。但由於71公斤級不是奧運會競賽項目,世錦賽后張旺麗繼續增重。在2月的世界杯比賽中,她站上了76公斤級的賽場,並創造了挺舉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獲得挺舉、總成績冠軍和抓舉亞軍。

  “提升級別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按照營養師列的食譜和教練的計劃增長體重和能力”,張旺麗說,“雖然沒胃口時還要吃東西有點困難,但成績穩步上升,辛苦也是值得的。”張旺麗表示自己的體重還要再增長3至4公斤,希望成績能再提高10公斤。

  張國政說:“連升兩個級別對運動員來說難度不小,張旺麗很要強,對自己也很有信心。”他表示,科技力量的介入讓增重的過程變得順利,在體能康復團隊的幫助下,隊員在體重增長的同時能力也有所提高。

  科學訓練 催生新變化

  同樣需要連升兩個級別的田濤遇到了更多困難,他需要從男子85公斤級升到96公斤級。“體重上來之后動作會變形,技術會發生變化,恢復成績的過程還是有些困難的。”田濤說,他更擔心強度提升之后可能會帶來新傷病。

  在這個磨合的過程中,體能和康復團隊的外教給予他很多幫助。“一開始不太適應,他們教的動作很難很累,肌肉特別酸痛。不過,現在我已經慢慢感覺到這些動作對自己的幫助,比如很多小肌肉群明顯加強。”田濤介紹,體能師通過專門訓練加強了自己的薄弱環節,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傷病的出現。

  男子69公斤級奧運冠軍石智勇已經適應了新的體能訓練方式,“外教的訓練方式與舉重的專項結合緊密,對小肌肉群和平衡能力的訓練摳得很細,還有腹式呼吸法等新方法,都非常有效。”

  石智勇從去年4月開始,一直是帶著胯部的傷病參賽。半年來,通過國外體能師、康復師、物理治療師以及隊醫的幫助,訓練強度上來后,他的傷病也沒有反復。“現在是我身體機能最好的時候,各方面狀態都不錯。”石智勇自信地說。

  “極限強度的訓練伴隨著傷病,但目前我們隊員的傷病很少”,張國政表示,體能和康復團隊功不可沒,“如今隊裡的訓練更加科學,既提升了隊員力量的穩定性,也有效地預防了傷病,即使出現傷病也能縮短恢復期。”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8日 14 版)

(責編:袁勃、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