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體育>>人民太極

太極耄耋老人系列訪談

詳推用意終何在?百歲太極老人楊德厚的智慧人生

人民太極
2019年09月16日15:08 |
小字號

在月壇公園的保福寺前,有一塊屬於晨練者的小天地,年逾百歲的老人楊德厚每日往來於此,晨習晚練,寒暑不斷。

在外人眼裡,楊德厚老人有諸多“頭銜”——百歲“太極壽星”、北京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榮譽理事、顧問,北京大學工程學院電機系畢業、榮獲過“元老杯獎”的電工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然而,在親朋好友和弟子們眼裡,楊老不僅是一位性格寬厚慈祥的長者,更是一位飽含人生智慧的老師。

近日,我們有幸拜訪了這位百歲太極老人,在他的故事裡捕捉到太極貫穿於百年人生的深厚內涵。

人物小傳:楊德厚,1919年出生,陳式太極拳百歲傳承人,早年師從陳式太極拳名家、陳氏十七世(太極拳第九代)傳人陳發科先生,194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程學院電機系,曾工作於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工局,后調入第一機械部科技信息研究院。退休后於北京月壇公園義務教授陳式太極拳,未有間斷。

初見楊老是在月壇公園,清晨7點鐘,楊老像往常一樣騎著一輛三輪小電車來到這裡,與從各地趕來學習的弟子一起切磋拳藝。楊老身著簡單素淨的衣衫,一頂遮沿小帽,眉頭斑白,精神頭卻很足。楊老坐在小電車上,眼睛瞇成一條縫,笑瞇瞇地看著弟子們練拳,也不說話,卻給人一種千帆已過后淡然深邃的感覺。

弟子們練拳到尾聲時,楊老輕輕站起身走到中央,與眾人一同習練切磋。8點,練完拳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去上班了,我們追隨楊老來到其家中,開始聆聽他的人生故事。

學拳:從懵懂無知到血肉淵源

“那時候只是個七歲的小孩兒,糊裡糊涂什麼也不懂,人家練拳,我也跟著練,就這樣開始了。”談到與太極拳的淵源,楊老回憶時說。

童年的楊老生活在西單商場后面的前馬館胡同5號的四合院裡,楊老一家是滿族正黃旗舒穆祿氏后代,祖先揚古利曾為清太祖努爾哈赤身邊一員重將。滿族人擅長習武騎射,童年的楊老便跟隨幾位哥哥在四合院裡練練拳腳。

“那時候,二哥楊益臣已經跟隨陳發科老師練拳了。有一天,正好陳發科老師去我家,看到我,便指著我說,這孩子不錯,可以練練太極拳。”楊老這樣回憶道。“開始練拳時,就記得老師說練拳能讓身體強壯、少生病,還能認識很多人,后來漸漸發現,練拳確實如此,這些年來我都沒得過什麼大病,因為熱愛,就這麼一直堅持下來了。現在想想,糊裡糊涂活了一輩子,但一輩子也沒離開過太極拳,就這樣和太極拳結成了血肉淵源。”言談之中,我們也感受到楊老對太極拳那發自內心的熱愛。

教拳:義務教拳,“偷學”者甚多

問起這麼多年來,大概教了多少弟子,楊老脫口而出:“記不得啦!我在公園裡練拳,有的人就在一旁偷著比劃。”其實,從弟子們的話語間我們了解到,幾十年來,慕名而來追隨楊老學拳的國內外弟子已千人有余。

一人練拳,全家受益。楊老表示,跟隨他練拳的一些人,習拳之后感覺身體更好了,於是帶動影響了更多人去學拳,使更多人因此受益。

融通:太極拳讓我變聰明、長智慧

“我是學電氣工業的,裡頭用到數學、物理、化學,很多人學起來感覺很難,我獨不覺得,那些難題到我這裡都變得很容易解決。”有些人認為楊老天性聰明,但楊老自己認為,是練拳使自己的腦子變得更清楚、思維更敏捷。

話語間,無論自身專業知識,還是太極拳的習練,楊老常挂在嘴邊的都是一個詞語——“熱愛”。單純的熱愛造就了執著的堅持,或許正是楊老無論做什麼都能深得其中內涵的原因所在。

挖掘:學拳精髓在於懂其內在、知其深意

談起初學者如何學習太極拳的問題,楊老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學習太極拳的根本在於“懂得”,由衷地去喜歡這件事,將太極拳作為自己的興趣,深入地挖掘,不斷堅持,才能學得好。

臨別時,楊老贈予我們兩冊自己的個人傳記。其中一冊,楊老用緩慢卻從容的筆觸書寫下自己的名字。屋裡很安靜,唯能聽到筆尖劃過扉頁的沙沙聲,和牆上老舊挂鐘厚重的滴答聲。手捧書冊的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話:你輕輕翻過的一頁,卻是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百歲太極老人楊德厚

(責編:管若寒、胡雪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