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圓的 德國戰車的輪子是方的?

任淼淼

2020年08月08日08: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足球是圓的,德國戰車的輪子是方的?

8月8日,歐冠重啟,八分之一決賽戰幕拉開,拜仁即將迎戰切爾西。

本版不是體育版,我們關注的不是足球、比賽、比分,而是足球背后的人性與文化。

德國足球稱霸世界,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民族文化基因?一貫理性的德國人,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是否還能保持與足球激情的安全距離?習慣了領先的德國足球,一旦跌落低谷,它有沒有斷臂重生的勇氣和能力……

疫情

德國理性能否扛得住英式足球狂歡?

對於德國球迷來說,每逢周末的盛事是相約去球場或者啤酒花園看足球比賽。大家擠坐在木質的長條椅上,一邊喝著冰鎮啤酒,一邊為自己喜愛的球隊搖旗吶喊。進球的那一刻,左鄰右舍不管認不認識都相擁而呼。

然而2020的春夏,對於每一個球迷都是一場煎熬,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國聯賽被相繼叫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德甲率先恢復比賽,但隻能踢沒有觀眾的“幽靈賽”。對此,忠實的德國球迷們反應不一。根據最新的調查問卷顯示,雖然無法親臨現場看比賽,65%的球迷仍然對歐冠復賽表示支持,也有大量球迷留言希望不會因為給球員們進行核酸測試而擠兌醫療資源,他們認為這些醫療資源應該被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有85%的調查對象承認在電視機前看“幽靈賽”沒有現場氣氛,球賽體驗大打折扣。

在疫情仍然肆虐的歐洲,各國政府都禁止舉辦任何球迷集會慶祝的活動,但對於瘋狂的意大利和英國球迷來說,主隊得了聯賽冠軍,他們再也無法壓抑自己欣喜若狂的情緒,全然忘記了新冠病毒的超級傳染性。當那不勒斯球隊收獲了五年以來第一座意大利冠軍獎杯,球員們激動得相擁著舉起了獎杯,場外球迷更是顧不上什麼社交安全距離,陷入了狂歡之中,有人甚至跳進了中心廣場的噴水池。數以萬計的那不勒斯球迷聚集在火車站外,通宵等待球隊從羅馬回家。而利物浦球迷等到的是30年來第一次英國聯賽冠軍,大量的利物浦球迷走上街頭,聚集在利物浦市中心河畔的碼頭,燃放煙火、喝酒狂歡,其間還發生了多起暴力沖突。看到這樣的畫面,兩國的衛生專家和政府都嚴厲譴責了球迷們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示這種危害公共健康的行為讓人擔憂。

相比激動難耐的意大利和英國球迷,德國球迷則顯得比較理性冷靜。德國電視台在德甲賽場外採訪了一對父女球迷,他們戴著口罩,手裡舉著支持自己球隊的標語牌,和其他等候的球迷保持至少2米的距離。雖然無法入場觀看,但還是以這種方式支持自己熱愛的球隊。“沒關系,一切都會好的。我們會保持健康,期待明年的賽事!”不光是德國的球迷很自律,球員們也非常自覺。拜仁在1比0戰勝不萊梅之后提前奪得了德甲冠軍,拜仁球員換上了特制的奪冠T恤,只是在場內簡單地慶祝了一下,便回到了更衣室。而在賽季結束之后,球隊更是嚴格遵守慕尼黑當地的防疫規定,不但取消了為球迷們准備的花車巡游,也放棄了在瑪麗恩廣場和拜仁球迷相聚的慶祝活動。拜仁俱樂部內部的慶功宴也一切從簡,隻有球員和工作人員參加,家屬和球迷代表都一概沒有收到邀請。

“新冠”

會成為壓垮俱樂部的最后一根稻草?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對各國的足球產業無疑是一記重創,僅德甲電視轉播損失就達1.5億歐元,而賽事贊助和比賽日收入也會大幅縮水,很多俱樂部甚至顆粒無收。由於德國的俱樂部大多還是自負盈虧的非盈利體育機構,很多低級別聯賽的俱樂部已經面臨財務危機,新冠疫情又雪上加霜,許多俱樂部已經入不敷出,如何活下去成了考驗。德甲和德乙一共有36家職業俱樂部,據估算其中至少有13家面臨破產的風險。

德國凱澤斯勞滕俱樂部目前已經債台高壘,如果下賽季仍想征戰聯賽的話,至少需1500萬歐元的新投資才能獲得許可証。俱樂部未能獲得銀行貸款,也沒有找到新的投資人,隻好於今年6月向當地法院遞交破產申請。剛剛過完120歲生日的凱澤斯勞滕球隊曾是四屆德甲冠軍,然而昔日的風光不再,已經跌入德丙球隊行列,新冠疫情無疑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50+1”政策的初衷是遏制“金元足球”,保証俱樂部立足於本土球員的培養,但隨著商業資本大幅進入職業足球領域,這一規則也限制了德國球隊在歐洲的競爭力。如今在新冠疫情下,急需資金維持俱樂部和聯賽運轉,德國足協正在考慮放寬要求,解決生存大計。

社交

足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德國人向來以理性和嚴謹聞名於世,但他們對足球的狂熱卻超乎常人想象,真正詮釋了什麼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德國朋友開玩笑說:德國的球場和教堂一樣多,從蹣跚學步的兒童,到耄耋之齡的老人,可謂全民皆球員。對於德國人來說,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生活中的社交方式。單身們會周末約好友去酒吧或現場看球,為自己支持的球隊搖旗吶喊﹔有家庭的則會全家出動去看孩子所在俱樂部的比賽,爸爸們還會給孩子所在的球隊當義務教練,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和平時不苟言笑的德國人聊天打開話題,可以試試侃足球——大多數德國人都會立即眉飛色舞、興致勃勃地談論起最喜歡的球隊和球星,簡直是秒變另外一個人。“你支持哪個隊伍奪冠?”“你昨天看比賽了嗎?”“你猜哪支球隊會晉級?”以上這些話題可以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對方知道你們支持的是同一支球隊,那你們立馬就是一個戰壕的隊友了。在每屆世界杯或歐洲杯開賽前,很多德國企業都會發起有獎競猜活動,員工們每人出幾塊錢算是“贊助費”,然后一起猜測晉級的球隊和比分。隨著賽事的升級,球員的表現和比賽結果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最后公司會評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往往是最受歡迎的足球俱樂部年票。

耐不住德國同事的再三熱情邀請,本來是足球小白一枚的筆者也曾有幸去觀看了一場當地社區孩子們的足球賽。筆者的同事年輕時曾是一名業余后衛,如今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已全然看不出當年馳騁球場的英姿,1米85的個子,體重有200多斤。他倒是毫不介意地拍著自己的啤酒肚,咧嘴自嘲“這是我一場場比賽喝出來的,都是我對德甲的貢獻啊”。雖然胖胖的身軀無法再沖鋒陷陣,他仍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孩子們的足球教練。這次參加比賽的孩子們最小8歲,最大的也不超過11歲,但是個個都鉚足了勁兒,已經可以看出“德國戰車的雛形”。我們常說德國球隊是“德國戰車”,所謂戰車就是隊形穩定,戰術精密,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哪怕是離結束隻有1分鐘的時間,它都能跟開賽時的狀態一樣。這幫孩子們配合得非常默契,非常聽從教練的指揮,將賽前制定的打法和隊形貫徹得如德國機器一般精准。即使在比分落后許多的情況下,仍然沒有絲毫要動搖放棄的意思。賽后我好奇地問同事的兒子:“今天你們贏了,你覺得你爸爸這個教練是不是特別厲害?”小家伙躲在爸爸的身后腼腆地探出個小腦袋,一本正經地回答:“我爸爸是很厲害,但我的隊友們更棒。”

在德國的球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父母帶著孩子一家人一起觀看比賽。爸爸們一邊看球一邊向孩子們講解場上形勢和教練的戰術打法。小球迷們穿著偶像們的球衣,甚至還有機會在俱樂部訓練場地和自己的偶像一起訓練並親密接觸,這種榜樣的力量對孩子們的球技,甚至做人都有著很大影響。

底線

投資人不論花了多少錢

表決權都不許超過50%

根據德國足協的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全德國有24481個注冊的民間足球團體,一共有超過700萬的注冊球員和大概14.5萬支不同等級年齡的球隊。德國的總人口約為8200萬,而據國際足聯官方統計,足球人口卻有1600多萬——也就是說,每五個德國人中,就有一個喜愛踢足球,每12個人中就有一個注冊球員。其實大多數注冊球員都是業余的,他們可能是學生、車間工人、超市售貨員等,完全就是業余愛好者。但是德國足協給了所有熱愛足球的人一個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職業足球的氛圍。由此可見,德國的足球產業不是精英運動,而是踏踏實實服務於民眾的。

說起足球俱樂部,不得不提足球市場奉行的“金元足球”,比如英超的雙雄(切爾西和曼城),法國的巴黎聖日耳曼,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家裡有礦”的金主爸爸。但是,不同於其他國家足球俱樂部的“天價買入”政策,德國是最抵制“金元足球”的國家。按照德國足協的章程,德國俱樂部始終堅持50+1政策:不管投資人擁有俱樂部多少股份,德甲和德乙職業俱樂部都擁有50%以上的表決權。在做決策的時候,不管投資人花了多少錢,都不可以一手遮天,必須遵從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這一政策是為了避免出現像英超和西甲那些俱樂部投資人為了贏球不擇手段瘋狂砸錢買外籍球員的情況。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俱樂部通過完備的青訓體系自己培養后備力量,這也成為了德國足球的一個特點。許多球員在退役之后依然留在自己效力的俱樂部工作,擔任各級青年隊的教練。球星做青訓教練,也成為德國俱樂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當然也有鑽規則空子的例外:萊比錫紅牛隊直譯為“萊比錫草地球類運動協會”,縮寫是“RB萊比錫”,暗中代表投資商紅牛。作為大股東的紅牛公司先抬高俱樂部會員的費用,然后再讓公司自己的高管充當俱樂部會員,這樣就合法規避了“50+1”條款,有絕對的多數表決權,可以隨意交易球員。

但實際上,德國的足球俱樂部大多還是自負盈虧的非盈利體育機構,領導層大多由前俱樂部球員擔任,隻有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這樣的頂級球隊是盈利企業。俱樂部一般除了有足球隊,也擁有其他的運動項目,比如雲達不萊梅還有乒乓球、國際象棋等。幾乎所有的俱樂部都有多支足球隊,各年齡梯隊至少都會有一支球隊。

處變

痛定思痛,德國足球如何“從娃娃抓起”

1998年法國世界杯,德國被克羅地亞3比0碾壓止步八強,2000年歐洲杯小組賽德國墊底出局,在場上奔跑的最老的德國球員已經38歲,德國足球出現了青黃不接的低谷。為此德國痛定思痛,從最基本的青少年球員培訓入手改革德國足球。

根據年齡段,德國足協設計了7級培訓體制,運動能力和技巧戰術都被列入考察范圍。從2002/2003賽季開始,德國足協要求德甲和德乙必須設立自己的青訓中心,否則會被取消聯賽資格。小球員隻要年滿7歲就可以接受試訓,從12歲開始可以每周訓練4次,出色的球員從15歲開始會被保送到與俱樂部合作的精英學校,在訓練的同時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球員在學校沒有優待,必須和其他同學一樣完成每周30小時的文化課程並且參加考試。每名球員的培養和成長都被德國足協記錄在案,不滿18歲的球員也有進入一線俱樂部的機會。雖然青少年球員基數很大,但經過這樣層層選拔的機制,隻有不到2%的人日后可以成為職業球員,正是這個機制為德甲培養輸送了一批批嶄露頭角的新星。

對科技的尊重也是德國足協改革的重點。德國科隆體育學院有專門服務於球隊的分析師,球場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轉化為信息數據,分析師會根據球員和對手的情況給予及時反饋和制定訓練方案。這種依賴科學判斷的訓練模式比較一板一眼,強調基本功,致力於把球員培養成戰術的堅決執行者,但這樣的訓練模式也許抹殺了球員即興發揮的天性,很難培養出一個德國的梅西。

在2014年獲得世界杯冠軍后,德國隊似乎又進入了一個衰退周期。2018年世界杯德國隊未能逃脫衛冕冠軍的魔咒,小組賽第三輪以0比2輸給韓國,80年來首次小組賽就遭淘汰。全世界的球迷們不禁問,記憶中“德國戰車”當年碾壓一切的雄風何在?是主教練勒夫採取的傳控戰術過時了,還是場上球員們心不齊,跑不動了?但這可能也恰恰是足球的魅力,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讓球賽更扣人心弦,絕地反擊的傳奇比起所向披靡的故事更讓人回味。

“利物浦已經被馬德裡競技淘汰出局了,拜仁隊和曼城隊成了今年歐冠的奪冠熱門。即使面對巴薩和皇馬這樣的強敵,如果拜仁能夠迅速找到他們在德甲比賽時的感覺,首先闖過英國切爾西隊這關,保持渴望贏的心態,非常有實力拿下歐冠……”筆者身邊的一位德國資深拜仁粉煞有介事地分析道,“你每次看拜仁的比賽都會有一種血脈僨張、士氣滿滿的感動。每個球員都具備‘MIA SAN MIA’(直譯為:我們就是我們!巴伐利亞俚語,也是拜仁隊的口號)的精神!”看著朋友一臉虔誠,滔滔不絕地分析歐冠聯賽,作為足球小白的筆者在這一刻突然也由衷希望拜仁這次能奪冠。

恩怨

德比百年,偉大的對手讓生命更精彩

位於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魯爾區曾是生產煤炭和鋼鐵的工業重鎮,歷史上為德國戰后經濟騰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被譽為“德國工業的心臟”。然而隨著新技術革命,從傳統能源工業到技術創新的轉型並不十分成功,魯爾區也漸漸失去了當年的光彩,這裡的人們一代一代把熱情寄於足球,用來緬懷逝去的時光。魯爾區有兩支傳奇性的球隊:蓋爾森基興-沙爾克04和多特蒙德BVB09, 分別成立於1904和1909年。德國球迷的忠誠和瘋狂在這兩支球隊百年來的交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著名的魯爾德比恩怨。

1925年5月23日,兩支球隊首次交鋒,沙爾克4比0戰勝多特蒙德,此后18年裡場場必勝。1943年,多特蒙德終於第一次戰勝對手,粉絲們頓時失控淚奔,大聲呼喚著“一日多特,終身多特”的口號久久不肯離去。1969年9月26日上演了魯爾德比歷史上最戲劇化的一場比賽:沙爾克04的粉絲們在沙爾克領先一球后,情不自禁地沖入球場擁抱球員,造成現場混亂,比賽中斷。警察們不得不帶著警犬入場維持秩序,驅趕狂熱的球迷。沙爾克球員弗列德爾·勞施不幸被警犬咬傷了屁股,無法繼續參加比賽,這場鬧劇式的比賽最終以1比1平局告終。

2006-2007賽季是沙爾克04最接近德甲冠軍的一次,結果還是以0比2輸給了老對手多特蒙德BVB,這對沙爾克球迷們來說無疑是人生的至暗時刻。但有些事情比贏得比賽更重要:2016年3月14日,多特蒙德主場迎戰美因茨隊,一位80多歲的多特蒙德球迷在現場不幸過世了。在南看台上的多特蒙德球迷異常安靜地看完整場比賽,最后無論是誰家的球迷,全場觀眾一起高唱多特蒙德隊的隊歌《你永遠不會獨行》,用歌聲護送這位球迷最后一程。魯爾德比的百年恩怨其實呈現了德國人對足球最純粹最深沉的愛,隻有偉大的對手才能讓比賽更精彩。【編輯:陳海峰】

(責編:趙欣悅、楊磊)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