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宣講團已組織宣講220余場,現場觀眾近10萬人

講述冬奧故事 傳遞冬奧夢想(走向冬奧)

本報記者  季  芳

2020年10月19日06: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北京冬奧宣講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在多地組織了超過220場主題宣講,現場觀眾近10萬人。宣講團成員通過講述冬奧故事,推廣冬奧知識,普及冬奧文化,傳遞奧運精神,帶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北京冬奧會。

  

  “高山滑雪是速度最快、救援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一旦發生事故,我們必須在4分鐘內到達現場,以最快速度完成對傷員的評估、急救和轉運。”來自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的孫旭是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醫療隊的一名滑雪醫生。在宣講台上,他講述著自己的冬奧故事,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日前,北京冬奧宣講團走進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奧運村街道,8位宣講員帶來了各自的冬奧故事。北京冬奧宣講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組織了超過220場主題宣講。

  在故事中分享奧運情懷

  9月29日上午,北京市朝陽區奧運村街道禮堂內氣氛熱烈。宣講活動開始前,現場大屏幕播放著北京冬奧會宣傳片,一下子將人們帶入了冰雪世界。

  “北京冬奧會賽場如何分布?”“冬奧籌辦進展如何?”“籌辦過程如何體現‘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秉承著宣傳推廣北京冬奧會,帶動更多人關注冬奧、參與冬奧這一宗旨,宣講活動一開始,宣講團成員、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的陳博就圍繞大家關心的話題進行了詳細介紹。

  隨后,8位宣講人依次登場,他們來自各行業,有冰雪項目前國家隊運動員和冰雪運動愛好者,也有大學生、場館工作者和首鋼職工。

  宣講團成員、來自中國聯通的張嘉表示,借助5G技術,延慶小海陀山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從一座無人山變成了“智慧山”,“智慧辦奧,展現出我們辦好北京冬奧會的決心,也體現了我們科技發展的實力。”

  “每位宣講員將自己的故事濃縮在8分鐘時間內,在宣講平台上集中呈現,可以讓觀眾從不同側面了解北京冬奧會。”宣講團成員侯琨說。作為奧林匹克文化推廣人,他從2012年開始,利用8年時間走遍了世界所有舉辦過冬季、夏季奧運會和青奧會的城市,探尋奧林匹克的文化印記,在世界各地的見聞也被侯琨寫進了宣講稿,“通過小視角反映大時代,讓老百姓感受到舉辦冬奧會為國家、城市帶來的變化。”

  在工作中參與冬奧籌辦

  冬奧宣講團成員是千千萬萬冬奧建設者、參與者的代表。他們的生活因冬奧會而改變,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為北京冬奧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高山滑雪比賽賽道坡度大、現場氣溫低,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醫療救援,滑雪醫生不僅要有豐富的急救經驗,還需要有過硬的滑雪技術。為了錘煉本領,孫旭和隊友經常背著重達15公斤的救援裝備,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雪場中穿行。跪在雪地上練習心肺復蘇、趴在陡坡上練習氣管插管是訓練的“必修課”,每次訓練結束,他們都被凍得手腳麻木、全身冰涼。

  扛住了嚴寒與雪地的冰冷,經歷了無數次計時4分鐘的驚心動魄,他們在今年1月圓滿完成了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高山滑雪項目的保障任務。那一刻,所有人的眼眶都濕潤了。“盡管工作很辛苦,過程中可能會受傷,但是從建隊之日起,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也沒有一個人掉隊。”孫旭表示。

  “參與冬奧、服務冬奧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我們很幸運可以夢想成真。”張嘉說。

  宣講團成員、 曾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任職的羅璇,手機裡存著她在“水立方”變身“冰立方”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在她看來,“水立方”完成水冰轉換是一項創舉。“我們經過300多個日夜的科技攻關,終於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她說,“看著制冰管上的冰晶慢慢生長,最終變成潔白無瑕的冰面,我記錄的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所有科研人員辛勤付出的點點滴滴。”

  在宣講中傳遞奧運精神

  2017年,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聯合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講師團共同組建北京冬奧宣講團。截至目前,宣講團的足跡已經到過北京、河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多地,他們將冬奧故事帶到了學校、社區、機關、企業,超過220場的宣講活動,現場觀眾有近10萬人。“這為宣傳推廣冬奧知識、普及冬奧文化、傳承奧運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肖峻峰說。

  在北京大學,冬奧宣講團的到來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宣講團成員劉晨講述了自己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做志願者的經歷和感受,並號召同學們積極參與北京冬奧會,為冬奧會的順利舉辦貢獻青春力量。

  在新疆阿勒泰,宣講團在5天時間裡走進了當地的學校、軍營和機關,分享冬奧故事,傳遞正能量。1992年巴塞羅那殘奧會冠軍劉玉坤在宣講中展示了自己的殘奧會金牌,並鼓勵大家關注冬奧、勇敢追夢。來自阿勒泰第一高中和第二高中的400多名師生聽了宣講。大家紛紛表示,從宣講員的故事中感受到了鼓舞和力量。

  對於每一次分享,宣講團成員都格外珍惜,一篇講稿經常改了又改。講述與分享的過程,帶動了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北京冬奧會。

  “很高興能在這個平台把自己的冬奧故事分享給大家,讓更多人了解了冬奧會為首鋼轉型發展帶來的變化。”宣講團成員、北京首鋼園制冰師劉博強說。劉博強曾經是首鋼廠的一名軋鋼工人,如今已成為保障冬奧備戰的一名制冰師,北京冬奧會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他也積極努力地擁抱變化。為了熟練掌握冰壺賽道制冰的“打點”技術,他曾背著40多斤的“打點”壺利用業余時間加練,場館外的一條小路成了他的“練習場”,兩個月的時間,他來來回回走過的路長達150公裡。

  “辦好北京冬奧會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作為新時代的工人,我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國家發展、國家大事之間有著這樣緊密的聯系。”劉博強說,“曾經有人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的夢想就是到北京冬奧會時,我能以中國制冰師的身份,全力保障冬奧賽場。”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9日 12 版)

(責編:白宇、張帆)

關於我們

  • 人民體育微博
  • 微信公眾號
  • 客戶端